中國佛協常務理事、福州開元寺方丈釋本性寄語鳳凰網福建并與本網編輯合影 “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包括佛教界人士,都能一起加入鳳凰網福建2013‘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在得知鳳凰網福建在開展“童守世界”公益行動時,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呼吁各界人士一起參與。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因此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據統計,全國每5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留守兒童,其數量已超過6000萬,他們缺失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情感上的交流與關懷。 2013年12月,鳳凰網福建站與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福建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共同發(fā)起“童守世界-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12 月30日,鳳凰網福建還將在福州萬達威斯汀酒店舉辦“童守世界”主題慈善晚宴。當晚,現場將開辟愛心義購專區(qū),為愛心企業(yè)與留守兒童搭架愛心之路,舉社會 之力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 本文對話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釋本性法師。 鳳凰網福建:眾所周知,佛教界是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具有豐厚的精神資源和社會積淀,作為公益慈善事業(yè)的先行者,想請教法師對“公益慈善”有何看法?您認為,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應當如何更好地去完成這個使命? 本性法師:教育、文化、慈善、修證,是我們佛教工作的四大任務,其中,慈善有著重要位置。佛教所提倡的“公益慈善”有著更為深遠的內涵,那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謂無緣大慈,是不分親疏、平等給予快樂。所謂同體大悲,是沒有自他之別,對眾生所有苦痛皆能感同身受。 慈悲為懷,為善最樂。我自海外回來,服務于福建省佛教協會,已經近20年。盤點自己這近20年來的慈善路,通向扶貧、助殘;通向助學、賑災;通向修路、造橋;通向施醫(yī)、贈藥。慈善的步子,踏進鄉(xiāng)村,跨過都市。托福建省佛協之福,經本人之手的慈善捐款逾千萬元人民幣。 有時候,做慈善也有委屈。委屈於善款不被善用;委屈于自己福報之小,力量之小,對需要幫助者的幫助太少了;委屈于對人的幫助太少而不被理解;委屈于被視為脫離了講經說法、建寺安僧、參禪念佛的本行而不務正業(yè)。委屈多了,對慈善的真諦也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才明白為之不易;也因此,更需人為,更需我為;為之才更有意義,才有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實際作用;也因此,委屈中快樂著,慈善之心永不退轉了。 事實上,物質的救助,是狹義的慈善內容。廣義的慈善,應包括精神的救助。真正的“公益慈善”是要幫助人們真正解決生命的痛苦,這不僅指物質問題,還包括心靈困擾;不僅指現實問題,還包括生死大事。從佛法觀點來看,心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在。只有解除人類生命中的永恒困惑及心靈內在的無明煩惱,才能從根本上鏟除痛苦之源,獲得安樂。因此,本人一直在努力地多渠道地快樂地繼續(xù)做慈善。 鳳凰網福建:為了更好地幫助福建留守兒童,對于此次鳳凰網福建開展的“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您有哪些建議和希冀? 本性法師:我從小鄉(xiāng)間長大,對農村的生活有所體味。從小學、中學、大學直至海外留學深造,在學校讀了逾20年的書,對農村學子的處境深為理解。留守兒童,多在農村,且多為農村學生。為此,對于此次鳳凰網福建開展的“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我非常支持,也深為贊嘆!這也說明很多媒體和企業(yè)都在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佛教界在這方面,也應有所作為。 教內個別人強調?顚S,對教團花錢花力作社會慈善,有些微詞。但我認為,利人才能利己,度人才能度己。正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十方施十方舍共結十方緣。我想這也是鳳凰網福建如此大聲勢地召集大家加入“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的原因。 2012年,國家宗教局聯合中央統戰(zhàn)部、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民政部和稅務總局等部門印發(fā)《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也說明了這一點。 鳳凰網福建:請您說一句話,呼吁社會大眾關懷留守兒童,關注鳳凰網福建2013“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 本性法師:諸佛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胸懷救度一切眾生,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間。期望眾生一起關注鳳凰網福建2013“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慈悲為懷,為善最樂,為留守兒童奉獻應有的愛心。 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人之力量有大小。力量的小,不妨礙愿力的大。大的愿力定能產生大的力量。對此,我深信不疑。因此,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包括佛教界人士,都能一起加入鳳凰網福建2013“圓夢留守兒童”年度公益行動。 【本性法師簡介】 本性法師畢業(yè)于科倫坡凱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碩士。自1992年,環(huán)球禪旅,足跡遍三十余國。寫就行腳禪思、心靈感悟文字近500篇,計200多萬字。出版專著8部。應邀于歐美、東南亞等舉辦禪學講座30多場。為斯里蘭卡馬欣達•拉賈帕克薩總統“佛教貢獻獎”獲得者、中國國務院僑辦“文化中國•名家講壇”主講人。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泰寧慶云寺住持。 |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