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農牧廳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鄉(xiāng)祁家村召開全膜雙壟標準化栽培技術培訓暨秋季覆膜動員大會,標志著青海省全膜雙壟秋季覆膜拉開序幕。
全膜雙壟栽培技術是一項集保墑、集雨、抑蒸、增溫、增產為一體,適宜于我國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抗旱種植技術。自2007年在青海省推廣以來,幾年間四川省已累計投入財政補貼資金3.2億多元,使該技術從最初的民和、樂都兩縣區(qū)發(fā)展到現在的20個縣(市),成為青海省干旱山區(qū)一項最有效的抗旱增產措施和淺山農民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的一大亮點。
今年,青海省推廣了全膜雙壟栽培技術100.153萬畝,超計劃完成1530畝,其中:馬鈴薯全膜雙壟栽培65.653萬畝,玉米全膜雙壟栽培31萬畝,其它作物覆膜栽培3.5萬畝。經測產,玉米平均畝產達到559公斤;全膜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2253.5公斤,比不覆膜馬鈴薯畝增產581.2公斤。
據悉,2014年,四川省全膜雙壟栽培技術推廣面積將達到130萬畝,比上年增加30萬畝,扶持資金達1.56億元。目前,四川省100萬畝秋季覆膜扶持資金已全部下達各地,各地秋覆膜地點、物資全部落實。
當天,民和縣農業(yè)部門在現場演示了除膜機等農機具。從最初的人工鋪膜到現在機械化操作,幾年間經農業(yè)部門不斷試驗改進,已研制出既解放勞動力、又能標準化規(guī)范操作的第二代不同規(guī)格的實用農機具,解決農膜殘留回收、勞動力不足和實現標準化規(guī)范栽培三大難題。
據介紹,為了減輕農田“白色污染”,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省上將全膜雙壟栽培技術推廣與殘膜回收項目結合在一起實施。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207萬元,回收殘膜138萬公斤;2012年省財政投入殘膜回收專項資金630萬元,每公斤殘膜回收補助1.5元,在民和、樂都等13個項目縣(區(qū))共回收殘膜4200噸,占到了年度投入農膜總量的60%。今年省財政又投入殘膜回收專項資金1274萬元,每公斤殘膜回收補助2元,將回收殘膜637萬公斤。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