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伴我心》則展現(xiàn)了一個個完全生活在正常家庭的同性戀伴侶。他們勤奮好學、善良質(zhì)樸、對父母孝順有加……完全是“正常社會”的一分子,讓人對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行為狀態(tài)多了很多理解。
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紀錄片此時恰恰應該是溝通的使者。
獨立制片人為時代留存影像歷史的價值,是主流媒體難以企及的。詩人沈潔2012年完成了作品《二》。在西南的群山中,導演的鏡頭逼視生活,那是一個在鄉(xiāng)鎮(zhèn)上整日東游西蕩,無所事事的十四歲少年——周海二。
影片開頭是一個長達兩分四十五秒的鏡頭:海二跪在家門前,背景是昏暗燈光下喂養(yǎng)妹妹的母親。父親不停地入畫出畫,用巴掌、腳和棍棒教訓著主人公。海二時而啜泣,但更多是蔑視般的沉默……真實到有些驚悚的畫面,很容易讓人想起攝影師卡帕那句話:“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沈潔寸步不離地觀察著海二的一切,飆摩托、泡發(fā)廊、幫小弟打架……貌似雜亂無章的生活里,你能感受到一個鄉(xiāng)間少年的野蠻生長,以及他周遭日漸凋敝鄉(xiāng)村社會的一個側(cè)面。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國際媒體把眼光聚焦到了國內(nèi)獨立制片人身上,他們希望了解正在經(jīng)歷快速發(fā)展的中國,也希望看到為了發(fā)展付出的代價。
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上,所謂的真實究竟是否存在一直是學界熱衷探討的,但始終得不到結論。其實舉個例子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在國內(nèi)制作的歷史紀錄片中,每每提及1970年代,使用那個時代的資料畫面,幾乎每位編導都會不由自主選擇安東尼奧尼的《中國》——這部在當時被我們認為“極不真實”的紀錄片。
真實更多時候要靠常識判定。
《青龍教堂》把人放在親情、土地、信仰的重重矛盾里,講述一個普通中國村莊在“南水北調(diào)”工程下三年間的變遷。 (《青龍教堂》視頻截圖)
我的教堂
幾乎一個月內(nèi),80后導演金華青憑借短片《花朵》,在三個國內(nèi)外節(jié)展上折桂。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獎項是“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大獎”。這部影片從一所雜技學校開始:幾個同學操練著不同的項目,畢業(yè)考試將是他們?nèi)松霓D(zhuǎn)折點。著墨較多的一位學員,已在這里讀了四年,作為一名農(nóng)村孩子,他很希望被雜技院團選中。然而,因為自身條件所限,夢想最后也沒能實現(xiàn)。
《花朵》的故事線并不復雜,但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雜技兒童家庭的生存境遇上,使這部影片具有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和高遠的主題表達。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