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聰明的聰明人,也有自以為聰明其實并不聰明的聰明人。同樣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圓滿,在后者手里,以為手到擒來,結(jié)果逮不著狐貍,惹一身騷,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意思了!度龂萘x》中的楊修,智慧過人,穎悟超群,看似絕頂聰明,其實卻是個糊涂笨伯。他的聰明,不過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為他招來殺身之禍罷了。
楊修聽到曹操發(fā)布的行軍口令“雞肋”,便回營房打背包,同僚問其緣故,他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說是一個統(tǒng)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讓人揭開內(nèi)心隱秘,觸到痛處。楊修的這種輕薄行為,落在了剛吃了敗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當(dāng)然是找死了!最后,就被曹操借口這次泄露軍事機(jī)密,殺了。
曹操先殺禰衡,繼殺孔融,后殺許攸,又殺崔琰。殺楊修,是比較晚的,好幾次要除掉他,沒有下手,或許嫉才的同時,也愛才吧,最后曹操還是將他梟首示眾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實際上是因為他卷入宮廷繼承的漩渦中。那是一種最危險的游戲,他下錯了賭注,押在賭臺上的,卻是他的生命,對不起,上絞刑架吧!
因為曹操殺的這些人,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人物,是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是左右輿論的力量。所以,比之他殺呂伯奢、殺陳宮、殺董妃、伏后,殺吉平、董承所產(chǎn)生的負(fù)面反應(yīng),要強(qiáng)烈得多。殺了他們,生前有人說,死后還有人說,再偉大的統(tǒng)治者,能堵得上一代人的嘴,堵不上后世人的嘴,當(dāng)然就要產(chǎn)生久遠(yuǎn)的影響。
直到前些年,還有一出新編歷史劇,《曹操與楊修》,來評估這段史實。
凡統(tǒng)治者,除極個別的把讀書人捆綁起來扔到江里淹死者外,并不特別專門和知識分子為敵的。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焚書坑儒不可。有的只是由于非知識分子出身,對知識分子的一種心理排斥情緒。例如漢高祖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最終按著叔孫通的禮儀彩排,嘗到做皇帝的威風(fēng),也就改變了對儒生的看法。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謀士出主意,儒士寫文章,文士唱贊歌,雅士湊熱鬧的。但不需要跟他持不同政見,有礙他統(tǒng)治的知識分子。因為所有當(dāng)皇帝的人,無不相信曹操兒子曹丕的話,“文章乃千秋之大業(yè)也”,對意識形態(tài)十分看重。
盡管千百年來,統(tǒng)治者深知曹操殺了這些 的知識分子,受到后世人的譴責(zé),名聲很不怎么樣,但也不怎么引以為戒。一旦知識分子觸犯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皇帝,軍閥,仍舊照殺不誤。所以要殺,原因就在唱反調(diào)。禰衡公開誹謗,孔融剌議朝政,許攸妄自尊大,崔琰反對稱王,曹操當(dāng)然饒不過他們。
歷代統(tǒng)治者, 不殺知識分子者寡。不過,殺多殺少,也各不一致。有時候口子開大一點,能把大家殺得鴉雀無聲,但有時候也不大靈,越是殺,唱反調(diào)者也越多,殺不勝殺,就只好殺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采用這個辦法。因為他用的知識分子,怎么也比殺的知識分子多,所以他在歷史上,不像坑儒的秦始皇那樣被看做暴君。
至于楊修之死,好像又與禰衡、孔融、許攸、崔琰不盡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評點《三國演義》時指出:“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這大概也是一部分命運蹭蹬的知識分子不幸的根源。好出風(fēng)頭,嘩眾取寵,恃文傲世,性乖情異,這些文人惡習(xí),若陛下不熱衷文字獄的話,倒也不至于送命。不過,一部中國歷史,也就是一部文字獄史,所以,李贄才這樣說的吧?不過,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但自己也還是死在這個“聰明而好露”上,這大概就是知識分子的性格悲劇了。
曹操在殺掉楊修以后,極其惡毒地給他父親太尉楊彪寫了一封信。“操白:與足下同海內(nèi)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zhuǎn)寬舒,復(fù)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下面開列他送去禮物清單:有錦裘二領(lǐng)、銀杖一枚、宮絹五百匹、錢六十萬、車一乘,牛兩頭、馬一匹,驅(qū)使二人,青衣二人。“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dāng)慨然承納,不致往返。”曹操寫信寫得何其輕松,哪知道楊彪收信收得何等痛苦。
曹操在消滅政敵時的殘忍,與其他統(tǒng)治者無甚差別,其冷酷是很令人發(fā)指的。
殺掉你的兒子,是為你好,你不得有別的想法;送給你的禮物,你得收下,你不可拒絕我的好意。這封信,其實是曹操給楊彪的哀的美敦書,讓他放老實些。曹操因為家世低微,對貴族豪門,世家高第,是有意摧毀的,早就有殺楊彪之意。如今,將他的兒子伏法,也是給所有反對他的皇族、貴族、士族,一個當(dāng)頭棒喝的警告,小心你們的腦袋。
所以說曹操殺楊修這一件事情是早有謀劃的,并非是簡單的一時氣憤。更不會說是嫉妒。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曹操想殺雞儆猴,震懾當(dāng)時不安分的世家大族。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