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iiMedia報告:2014移動廣告卡位戰(zhàn)升級 點入以技術優(yōu)勢占據(jù)多強榜單
時間:2015-05-13 19:34   來源:手游那點事   責任編輯:毛青青

  近日,iiMedia Research發(fā)布了《2014-2015年中國移動廣告行業(yè)研究報告》。該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移動廣告市場規(guī)模達275.6億元,較2013年增長137.38%。在總體趨勢上,中國超越英國,躍居全球第二大移動廣告市場,移動廣告行業(yè)競爭格局及用戶特點開始明朗。

  隨著中國移動廣告的快速成長,2014年各大移動廣告服務商大動作頻頻,點入、芒果、易傳媒等多家服務商都推出了新的戰(zhàn)略布局,競爭已到白熱化階段,并總體呈現(xiàn)出“一超+多強+群雄”局勢。其中,百度移動聯(lián)盟占據(jù)“一超”位置,點入、Admob、InMobi領銜“多強”榜單,“群雄”則以艾德思奇、多盟、點媒為代表。不斷的競爭格局下,移動廣告卡位戰(zhàn)持續(xù)升級。

  2014年,點入提出基于移動DSP的技術導向型移動廣告網絡營銷服務,從技術層面和投放層面出發(fā),針對競價技術、廣告展示技術、計價方式以及投放方式進行策略調整,并趨向于更加精細化、效率化。點入將“技術驅動營銷”作為與其他營銷平臺差異化發(fā)展的關鍵。

  移動營銷:技術革新、功能融合、競合關系明顯。

  其一,技術革新發(fā)展。中國移動營銷平臺開始陸續(xù)調整為技術驅動,如Madhouse在2014年7月率先推出與天氣關聯(lián)的定向技術;9月,百度推出“直達號”。其二,移動營銷服務商部分功能融合。如點入確認發(fā)展基于移動DSP的技術導向型移動廣告網絡;多盟宣布轉型為DSPAN(DSP+AdNetwork)等。其三,隨著移動廣告市場進一步成熟,移動營銷服務商的競合關系更為凸顯,如InMobi和Rubicon聯(lián)合發(fā)布原生廣告交易平臺。

  移動廣告卡位戰(zhàn)升級,持續(xù)洗牌。

  目前國內移動廣告市場的廣告主需求有待進一步開拓;加之優(yōu)質媒體流量相對集中,數(shù)量較少。移動營銷服務商競爭非常激烈,在2013年至2014年的市澈爭中不少廣告平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現(xiàn)有的移動廣告公司也需要不斷革新及響應市場;而移動廣告市場的利好表象又持續(xù)吸引新的進入者,移動廣告平臺的洗牌將會持續(xù),但兩極化現(xiàn)象難以改變。

  行業(yè)外廣告投放規(guī)模占比超過50%。

  2014年中國移動廣告市場中,行業(yè)外投放規(guī)模已超半數(shù),其中品牌廣告達25.18%,本地化廣告達14.52%,而績效廣告(針對中小型企業(yè))達18.21%。但對比資金投入,業(yè)內廣告占比67.11%,行業(yè)外資本流入不足,僅占32.89。

  展示類移動廣告中圖片廣告 ,應用分發(fā)類廣告點擊率 。

  2014年,在展示類移動廣告中,圖片廣告仍為廣告主最青睞的廣告類型,其次是應用分發(fā)類廣告由于任務激勵屬性,有較好的點擊率,也深受廣告主歡迎,占據(jù)29.43%的比例;信息流廣告由于用戶干擾少,且社交媒體、新聞資訊類應用用戶粘性較強,也有較好的表現(xiàn)。在展示類廣告中,文字類廣告受沖擊較大,2014年僅占約2%的比例。

  廣告主青睞CPA計費模式。

  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傾向于采取CPA(按行動計價)的計費模式,而同樣以效果計價的CPS(按成交額計價)卻只占1.48%;CPT(按時間收費)的計價模式僅占6.63%。廣告主移動廣告投放的需求是舊能使平均每績效廣告成本 ,而對于移動廣告平臺而言,績效廣告對于平臺的要求更高;在需求與供給的博弈下,形成了類似負偏態(tài)分布模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