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姓趙的都是趙國人嗎?一文帶你探尋趙氏起源及趙國的歷史演變
時間:2024-07-03 22:36   來源:搜狐   責(zé)任編輯:沫朵
  原標題:姓趙的都是趙國人嗎?一文帶你探尋趙氏起源及趙國的歷史演變 
 
  趙氏源于上古東夷鳥族的伯趙(勞)氏,后出于西周造父后裔的趙國,趙國與秦國是嬴姓同宗,是周代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強國。趙國疆域于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中部和陜西省東北隅。國都于邯鄲(河北省邯鄲市)。趙姓子孫繁衍、人才輩初,后人建立了南越王國、大宋王朝及云南的大天興國。趙姓為中國五大姓氏之一,排《中國百家姓》第一姓,現(xiàn)人口近5400萬,全國排第5位。

  一、趙姓的起源
 
  1、出自上古伯趙氏
 
 。1)伯趙氏起源
 
  《左傳-昭公十七年》載:“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
 
  說的是上古時代利用五種候鳥的不同遷徙時間來制定歷法。少昊立族后,恰是鳳鳥飛來之日,因此“鳳鳥氏”成為掌管歷法的總負責(zé)人,叫做“歷正”,位列在百官之首。其后四種是歷正的屬官:“玄鳥”是燕子,春分來,秋分走,掌管春分秋分;“伯趙”是伯勞,夏至鳴,冬至止,掌管夏至冬至;“青鳥”立春鳴,立夏止,立春立夏叫啟;“丹鳥”是鷩雉(錦雞),立秋鳴,立冬止,立秋立冬叫閉。
 
  《左傳》昭公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左傳•注》云“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
 
  “至”即上古時期的官稱。
 
  至:《字林》、《廣韻》同曰:到也。
 
  《荀子·勸學(xué)》曰: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論語·微子》曰:至則行矣。
 
  從上文可知伯趙有三個含義:
 
  一是:伯趙即“伯勞鳥”,伯趙氏即伯勞氏,是以“伯勞鳥”為圖騰的東夷少昊鳥部族的一支部落。
 
  二是:伯趙氏是上古時掌管夏至冬至、通報節(jié)氣的官員。
 
  三是:伯趙氏是上古時掌管出行(今交通)的官員。
 
  總之,伯趙族是東夷少昊鳥部族的重要一支部落。

 。2)夏有趙氏
 
  虞末夏初時期,大禹之子姒啟奪得天下,建立了夏王朝。伯益族主掌東夷鳥部族,伯益之子大廉是為“大鳳鳥”,其后人入夏為臣。伯趙氏隨大廉之后人蜚廉(夏初的蜚廉),一同西遷至距夏都較近的汾河流域,助夏啟管理天下。
 
  《墨子·耕柱》:夏后開使蜚廉採金於山川。鑄九鼎于昆吾。
 
  夏后開即夏王啟,蜚廉為夏啟之臣,鑄九鼎有功,后建蜚廉國(山西河津市南蜚廉城)。
 
  《清一統(tǒng)志·山西絳州》載:蜚廉城,在河津縣南3.5公里。
 
  《元和志》載:蜚廉故城,在龍門縣3.5公里。
 
  伯趙氏居蜚廉國北的伯趙城,后稱趙城,即今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zhèn),也就是西周時期周穆王封造父之的趙城。伯趙氏后稱之為趙氏,夏末有趙梁為夏王桀之臣,商初有趙隱,官為牧師。
 
  《大紀》云:夏桀臣有趙梁,則造父前已有趙氏。
 
  《太公金匱》載:桀臣趙梁勸桀囚湯。商初有趙隱,官為牧師。
 
  《史記·龜策列傳》載:桀有諛臣,名日趙梁。
 
  由此可知,趙梁、趙隱皆為伯趙氏之后,夏代時已有趙氏。趙氏始起于伯趙氏,伯趙氏是上古時期的氏族,也是非常古老的氏族。

  2、出自嬴姓后裔造父
 
  伯益嬴姓后裔造父,西周時期是 御馬師,是駕馭馬車的高手,向周穆王獻好馬,成為周穆王御馬師,為周穆王駕馭馬車有功,被周穆王賜予趙城(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zhèn))為趙氏。造父后人建立了趙國。
 
  《通志·氏族略二》載:趙氏:嬴姓,與秦同祖,少昊之后,皆祖皋陶。皋陶十世曰蜚廉,蜚廉二子,一曰惡來,為秦。二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得幸于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為周穆王御,穆王賜以趙城為趙氏,趙城今晉州縣。
 
  《姓氏急就篇》(卷上趙氏)載:周穆王封造父于趙城,后稱趙氏。
 
  《姓觹·趙氏》、《姓苑》云:伯益裔孫造父善御,周穆王賜以趙城,因趙氏。
 
  3、出自周代趙國
 
  造父后裔在戰(zhàn)國初年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為姓,稱趙氏。
 
  4、出自皇帝賜姓
 
  南越王國和大宋王朝的君主均為趙姓,他們對歸降族群和有功臣民,賜于皇室的趙姓。如:北宋太宗時,黨項族拓跋部首領(lǐng)李繼捧和李繼遷先后歸順,朝廷分別賜姓名趙保忠和趙保吉;宋神宗時賜木榮姓名趙思忠;宋哲宗時賜河湟羌族隆贊青唐隴拶姓名趙懷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賜姓名趙懷義;遼政權(quán)光祿卿馬植因有功于宋室,宋徽宗賜他姓趙,名良嗣;南宋初年,鮮卑族人宇文虛中圖謀救出被金朝擄去的宋徽宗、宋欽宗,因寡不敵眾被殺,南宋朝廷賜他姓趙。
 
  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猶太人進入中國,尤以宋朝為最,猶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親賜,據(jù)明弘治二年(1489)碑記,當(dāng)時的猶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趙、金等十七姓,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加入中國籍的猶太醫(yī)生俺誠,以“奏聞有功,欽賜趙姓”。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趙泱乘也是猶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對歸順的蒙古貴族寬大優(yōu)待,分別賜予漢族漢名以示褒揚。有個蒙古貴族其巴圖,受賜名叫趙忠美,他們后代也就姓趙了。在古代,一人受賜國姓,舉族以為榮耀,全體族人均改姓國姓,這極大地擴充了趙姓人口。
 
  5、出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趙氏
 
  隨著歷史發(fā)展,各民族逐步漢化,將本民族的姓氏改為漢姓的趙姓。滿、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鮮、瑤、壯、哈尼、德昂、佤、景頗、鄂倫春、錫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趙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時云南白蠻部落、唐代胖柯蠻等中也有趙姓。如西漢匈奴人趙安稽,越族人趙光;五代白族人趙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趙國寶,藏族人趙阿歌昌;南宋瑤族人趙瑞封;清代壯族人趙克廣、趙榮正、趙榮章等。辛亥革命后,滿族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阿顏覺羅氏、覺爾察氏、伊爾根覺羅氏、阿塔覺羅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絡(luò)氏等均有改姓趙姓者。此外,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趙的也很多。

  二、趙國的起源及演變
 
  因趙姓多出于周代趙國,則必須了解周代時期的趙國形成及演變。
 
 。ㄒ唬┶w國的起源
 
  趙國起源于黃帝后人顓頊之后裔女修與東夷族少昊后裔部族結(jié)合而形成的大費(伯益)部族,商代末期伯益后裔的蜚廉(商代)之長子惡來的后人建立了秦國,蜚廉之次子季勝的后代建立了趙國。
 
  1、史書記載
 
  《史記·秦本紀》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yè)。大業(yè)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游。爾后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diào)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費昌當(dāng)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以敗桀於鳴條。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太戊聞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復(fù)有子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qū)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娡跻在w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
 
  世表即:黃帝—昌意—顓頊—女修—與少昊----(東夷鳥部族)結(jié)合生大業(yè),大業(yè)之子大費,即是:虞舜末期助大禹治水的伯益。
 
  大業(yè)——大費(伯益)——大廉(鳥俗氏)——孟戲——仲衍——中潏——蜚廉——季勝——孟增(也稱皋狼,周成王時期)——衡父——造父(周穆王時期)。周穆王封造父于趙城(山西洪洞市趙城鎮(zhèn)),稱趙。春秋末期造父后裔趙籍建立了趙國。
 
  《路史·后紀七》曰:夏后氏衰,孟虧(戲)去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本網(wǎng)不承擔(dān)此類稿件侵權(quán)行為的連帶責(zé)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zé),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quán)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女邦網(wǎng) IT人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