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趙普曾站出來證實金匱之盟的存在,很多人以為他是支持趙光義嗣位的,其實不然。
開寶六年(973年),趙匡胤一方面擴大參知政事薛居正和呂余慶的參政權(quán)力,分割相權(quán);一方面親命重選中書堂后官,削去趙普心腹。
這年八月,趙普罷相。一個月后趙光義進封晉王(五代時期,親王尹京就意味著皇嗣地位,后周柴榮繼位前就是晉王兼開封尹,而這時趙匡胤諸子都未封王),位居宰相之上。
這兩件事前后相接,至少表明趙光義久久不能確立繼承人地位,與趙普是有關(guān)的。
這是趙普反對趙光義嗣位的表象之一。
其二,從趙光義后來的言行看,趙普是反對過他嗣位的。
據(jù)官史記載,趙普死后,趙光義曾對近臣公開聲明:“趙普一向與朕有不足,眾人所知。”
另據(jù)《玉壺清話》所載,趙光義貶謫趙普政敵盧多遜后對趙普說:“朕幾欲誅卿!”何事竟使他如此不能釋懷,甚至幾欲開殺戒,原因不說自明。
《丁晉公談錄》中更是明確指出,趙普是太宗繼位的阻撓者,趙光義繼位不久,曾漏出這么一句話:“倘若趙普還在中書,朕也不得此位!”
說的非常明白。
其三,從趙普的言行看。他在罷相后的奏章中曾言:“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
趙普想要撇清曾在趙匡胤面前議論過的事,是很正常的,因為罷相即意味著否定他的議論,意味著趙光義將正式確立準皇儲的地位,為將來身家性命計,他也必須撇清。
這與他后來證實金匱之盟的存在是一樣的道理。而“外人謂臣輕議”反而正說明他曾對此事有過議論。
《曲洧舊聞》也證實了此點,書中說,趙匡胤作出這一決定(讓三弟擔任開封府尹)時,只有趙普“密有所啟”,明確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這從趙光義再用趙普詰問往事時,趙的答語也可推知:“先帝若聽臣言,則今日不睹圣明。(如果當初先帝聽臣的,現(xiàn)在就見不到皇帝陛下您光輝形象啦。┤幌鹊垡彦e,陛下不得再錯(不能再來一次兄終弟及了)。
凡此種種都透露出趙普和趙光義在繼位人問題上有著解不開的過節(jié)。
那么,趙普這位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初明相,又在陳橋兵變中與趙光義并肩作戰(zhàn),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的人物,卻為何在趙光義繼位的問題上,表現(xiàn)出如此不支持的態(tài)度呢?
這一現(xiàn)象背后,有著復(fù)雜的歷史背景和多重因素——
首先,從政治格局來看,趙普與趙光義之間存在著殘酷的權(quán)力競爭。
在趙匡胤稱帝初期,趙普作為重要的謀臣,深度參與了諸多的政治決策,并立下了赫赫之功,他也因此能夠在趙匡胤并不想宰相權(quán)利過大的情況下獨相十年。
然而,與此同時,趙光義在朝中的勢力也逐漸崛起,并形成了與趙普不相上下的政治集團。
自建隆二年(961年)起,趙光義就開始擔任開封府尹,主持京師政務(wù)治安長達十三年,其官署號稱南衙。他把一大批文武人才網(wǎng)羅進自己的幕府。有學者做過考證,其幕府擁有宋琪、石熙載、柴禹錫、程德玄等幕僚六十六人。《宋史》記載:南衙儀仗每出行,燦若圖畫,京都之人總贊嘆:“好一條軟繡天街”。
大抵說來,這十余年間,趙光義通過韜光養(yǎng)晦,暗中培植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而趙普也從乾德二年(964年)起獨相十年,權(quán)位在趙光義之上。他對后者的動向與用心,自然會有所察覺。
為了權(quán)利、利益,原先關(guān)系尚稱密切的兩人,各自形成了旗鼓相當?shù)膬纱笳蝿萘Γ匀粫粫r地明爭暗斗。
這也是趙匡胤希望看到的,也許他對二人并沒有猜忌之心,但制衡之術(shù)本就是帝王的基本功課。
當然,二人的爭斗依然遵循“王不見王”的原則,并沒有完全撕破臉,只是采取打擊對方親信的手法進行,這也是他們各自為“日后好相見”預(yù)留的退路。
這里試舉一例。
一次,開封府判官姚恕進拜謁趙普,恰逢趙普宴客,門房沒有通報,姚恕便拂袖而去。趙普知道后,立即派人致歉,但他仍掉頭不顧,惡語相向。
僅僅因為是晉王幕僚,就對宰相致歉毫不領(lǐng)情,可見趙光義一派氣焰之囂張。
趙普自然也不是泥塑的菩薩,他對此懷恨在心,不久就借機將姚恕進調(diào)任澶州通判,遠遠發(fā)配了出去,即便趙光義說情也不買賬。
數(shù)年后黃河在澶州決口,姚恕進又被找到了碴,趙以不及時報告水情為由,將他身穿朝服斬首棄市,既出了口惡氣,又打擊了晉王府的勢力。
可以說,晉王府與宰相府已經(jīng)是水火不容的政敵,只是大多數(shù)爭斗被隱藏在水面之下。
趙普自然會因此擔心趙光義繼位后,自己被排擠出權(quán)力核心,甚至被打擊報復(fù)。趙光義繼位后屢次說,與趙普不和,幾欲誅之,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其次,從個人情感和忠誠度方面考慮。
趙普與趙匡胤關(guān)系密切,對其忠心耿耿,他自然更傾向于趙匡胤的子嗣繼承皇位,這種個人情感上的傾向也導致了他對趙光義繼位的不支持。
當然忠心是一方面,更關(guān)鍵的是,趙普深知趙氏兄弟的為人。
趙大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豁達大度,無論是對敵還是對友,都能做到不加害、不苛責、不打擊報復(fù)。對于降國之君李煜、孟昶等不但不開殺戒,還表現(xiàn)出了相當?shù)膶捜;對于禪代的柴氏更是優(yōu)待禮遇至極;對于身邊的大臣也不苛責,趙普收受吳越國主錢俶十瓶瓜子金,他一笑了之。
五代時期確實因為軍閥混戰(zhàn),長君更有利于政權(quán)的穩(wěn)定和傳承,但作為文臣,自然更知道千百年來“傳子不傳弟”的重要性,這一正統(tǒng)觀念是士大夫們必須要維護的理念,尤其是在朝政已經(jīng)穩(wěn)定,皇嗣已經(jīng)成年的情況下。
這是趙普作為士人領(lǐng)袖所必須要做的,至少也要表明這個態(tài)度。
以上三點,就是趙普反對趙光義繼位的主要原因,大家以為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