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發(fā)也算是犯罪?乾隆十三年,誰剃頭誰死
公元1748年,大清皇帝愛新覺羅·弘歷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往前推十年,乾隆實在是一個脾氣秉性都很好的人,對待大臣,他友善和睦,對于那些值得信賴和重用的臣公,皇帝表現(xiàn)出了盡顯禮賢和優(yōu)容的姿態(tài),臣下們偶然犯錯,他也能原諒容忍,對待親族,他更是情深義重,他父親雍正最喜歡迫害兄弟,而乾隆一朝大改其風,不少在前朝獲罪的皇親得到豁免,諸多愛新覺羅氏的皇裔也被優(yōu)待。
那時的乾隆,情緒穩(wěn)定,舉止從容,說話不緊不慢,遇到問題總能用一種較為平和的方式來解決,在臣下們的記憶里,年輕的皇帝似乎從來都沒有生過氣。
可是,這一切都在乾隆十三年結(jié)束了。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乾隆的父親雍正,正好在位十三個年頭,所以對自己即位的第十三年,皇帝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感受,甚至就連皇帝本人都說:
朕剛剛登基的時候,時常想到也許到了朕在位的第十三年,朝廷里就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這恐怕不是人所能預料到的。
果然,在這一年,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薨逝了。
富察氏,即孝賢純皇后。
在當時看來,富察氏的薨逝并沒有在朝野內(nèi)外引起太大的波瀾,乾隆皇帝也沒有表現(xiàn)出有多難過和悲傷。
(富察皇后)
皇后嘛,死掉了可以再立一個,古往今來多少年,有因為皇帝猝然崩逝而天下巨變的,比如后周世宗柴榮的英年早逝,為趙匡胤走上歷史中央提供了機會,有因為太子的死亡而改變歷史的,比如明太子朱標的突然離世,影響了明朝的政治格局,甚至說后來靖難之役的爆發(fā)和太子之死也不無聯(lián)系。
可是,從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封建王朝死了一個皇后,這個王朝就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富察氏死后,乾隆按照慣例為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以寄托對妻子的哀思。
事實上,作為君王,他是全國的表率,盡管他內(nèi)心為富察氏的死已經(jīng)肝膽俱碎,但在外表上,他卻仍然不能表現(xiàn)出一絲一毫的悲傷和脆弱。
對于皇帝來說,葬禮是緬懷愛妻的一種再好不過的方式,可是對天下臣公和子民來說,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
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
對面是哄孩子,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的,人類的情緒感受從來都不是相通的,大臣們和富察氏既不熟識,又怎么能體會皇帝的悲傷心情呢?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在葬禮中所說的任何話,所展示出的任何行為,都只不過是一種為人臣子的應盡義務和按部就班而已。
。ㄗ辖菙z影)
大臣們會安慰皇帝節(jié)哀順變,可實際上他們無所謂乾隆到底傷心一天還是一年。
大臣們也會如雪花一般的給乾隆上折子表達自己悲痛不能自已的心情,可他們到底悲痛不悲痛,只有自己知道。
因皇后而死的國喪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大家各司其職,扮演著各自應該扮演的角色,誰也不會想到,這場喪禮很快就會演變成波及全國性的大災難。
葬禮之上,乾隆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皇后的喪禮上表現(xiàn)的不夠悲痛,皇帝大怒,大發(fā)雷霆,他指責兩個兒子沒有人倫孝道,面對嫡母的去世竟然毫不動容。
可是,要怎么動容的?永璜和永璋都并非富察氏所生,本來就沒有什么感情,葬禮之上,兩個兒子已經(jīng)三跪九叩,唉聲嘆氣,臉頰垂淚,難道非要哭天搶地,痛苦的哀嚎到哭暈過去為止?
無論如何,乾隆皇帝就是不滿意,他越想越氣,連發(fā)詔令,說這兩個兒子的表現(xiàn)如此糟糕,道德如此惡劣,簡直人神共憤,天理所不容也,本來應該追罪處死,念在父子之情,姑且饒恕,希望兩個兒子可以自省自悟,以后規(guī)規(guī)矩矩,老老實實的做人。
挨了皇帝一頓臭罵還不算,永璜和永璋更因此 的失去了競爭儲位的機會。
死者已經(jīng)安息,而生者還要承受帝王的恩威難測,在父親巨大的責難之下,永璜和永璋相繼去世了。
對自己的兒子尚且如此,對待臣下們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則更加讓人匪夷所思。
富察氏薨逝之后,按照規(guī)定,朝廷要為先皇后編寫一篇冊文,記敘其生平,表彰其功績,而這個工作被交給了當時掌管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
(乾隆練字圖)
或是因為學識不夠,或者干脆是因為疏忽,阿克敦在冊文中出現(xiàn)了一些小小的紕漏,大概是類似于錯別字之類,不料被素來仔細認真乾隆皇帝發(fā)現(xiàn),皇帝震怒,認為這是阿克敦對富察氏的大不敬,立刻褫奪了阿克敦的官職,同時讓刑部的官員們治理他的罪過,刑部官員將阿克敦判為絞監(jiān)候。
絞監(jiān)候已經(jīng)是十分嚴峻的處理結(jié)果了,可乾隆并不罷休,反而還認為刑部的官員是在包庇阿克敦,于是將治罪范圍擴大到了整個刑部。
時年,全體刑部官員均被革職,阿克敦更是親自被皇帝改判斬監(jiān)候,并秋后處斬。
一波激起千層浪,阿克敦寫完冊文之后,要把紙張放在一個精美的書夾之中,稱為冊寶,而乾隆很快發(fā)現(xiàn),富察氏的冊寶制作工藝極其簡陋粗鄙,皇帝甚為不悅,將督造冊寶的工部官員全部問罪,皇帝又發(fā)現(xiàn),在皇后祭祀典禮的過程中,擺放祭品的桌子不夠潔凈,因此負責此事宜的光祿寺官員也全被降職。
一整套皇后的喪禮辦下來,皇帝是這看也覺得有問題,那看也覺得有問題,雖然拿不出具體的由頭,可皇帝盛怒未消,總要發(fā)泄,于是禮部尚書也被處罰。
國喪終于結(jié)束,隨之結(jié)束的還有百官們的膽戰(zhàn)心驚,大家突然意識到,因為喪妻之痛,皇帝性情大變,他的神經(jīng)變得緊繃脆弱而敏感,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引得帝王情感上的余波,進而引發(fā)滔天的洪水。
事情,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
我們知道,自清軍入關之后,就施行剃發(fā)令,那個時候您要是不剃頭,極大概率會被殺掉。
可是在乾隆十三年,不剃頭的不會死,剃了頭的反而會死。
如果要按照女真人的要求留辮發(fā),那么十天半個月就要剃一回頭,因為如果不剃的勤快一點,頭發(fā)就會從頭頂長出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清朝其實有這樣一條舊俗,那就是如果皇帝或者皇后死了,那么官員在一百天之內(nèi)是不能剃頭發(fā)的,要蓄發(fā)。
。ㄌ臧l(fā))
不剃頭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之情,皇帝死了,皇后死了,我作為人臣,我肯定傷心難過,我這一傷心難過就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的儀容儀表,當然也就顧不上剃頭了。
在這樣的表喪制度之下,皇帝赫然發(fā)現(xiàn),在百日喪期之內(nèi),湖廣總督督塞楞額與河道總督周學道竟然頂風作案,把自己頭頂?shù)念^發(fā)剃的精光,皇帝的憤怒之情難以言表,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朝廷大員對于綱常禮法的破壞,更是對皇后富察氏極大的不尊敬,因此二人被賜自盡。
不僅如此,繼任刑部尚書的盛安也被賜自盡,理由是,盛安雖然沒有剃發(fā),但是山東沂州都司姜興漢和錦州知府金文淳卻剃發(fā)了。
此二人剃發(fā)和盛安有和何關聯(lián)?只因為這兩個人違規(guī)剃發(fā),由刑部來定罪,而刑部的定罪過輕,惹得皇帝大為光火,這才讓盛安遭此無妄之災。
這只是從乾隆十三年開始皇帝天威降下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從軍機處到六部,從中央到地方,從尚書到侍郎,從總督到巡撫,被皇帝處理過的官員不下幾百名,當年那個善良可親,頗有風度的乾隆已經(jīng)變得復雜難測,性格中甚至透露出狂躁和病態(tài)的心理。
對皇帝來說,他性情大變的原因十分簡單,因為——他死了妻子。
盡管足夠聰明,但沉溺于悲痛之中,他始終不能理解,富察氏的死對他來說宛如天塌了一樣,上天奪走了他生命中最愛的女人,自己如此痛苦,別人為什么不痛苦,為什么不和自己一樣悲痛?
他一切失常行為的根源,一是對他對愛妻喪世的無能為力,二是不滿于別人無法感同身受。
有足夠的史料表明,乾隆一生雖然妻妾無數(shù),但是他最愛的女人,仍舊是他的這位結(jié)發(fā)妻子。
富察氏生時,乾隆對她就給予了無限的寵愛,夫妻之間感情和睦,相敬如賓,富察氏死后,更是哀榮無限,自此后皇帝對妻子頻頻追憶,期間寫下了數(shù)量可觀且情真意切的悼亡詩。
(晚年乾。
富察氏病逝于皇帝南巡途中的山東德州,自此后乾隆再下江南,總怕勾起傷心事,每次都要繞開山東府。
嘉慶元年,已經(jīng)成為了太上皇的乾隆帶著兒子嘉慶祭奠富察氏,追憶往事,不由得感嘆道:
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云。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自己已經(jīng)和皇后分開四十八年了。
出身于鑲黃旗的沙濟富察氏,早在乾隆還不過是皇子的時候就嫁入寶親王府,成為了乾隆的嫡福晉,他們在重華宮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在圓明園的長春仙館居住,在那里,弘歷知道了什么愛情,什么是親情,什么是丈夫,什么是妻子,什么是男歡女愛...那是他最為幸?鞓返臅r光。
作為 的長壽帝王,乾隆活了八十九歲,而在他駕崩的兩年前,他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昏眊重膇之時,仍然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憲書登壽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
永失我愛,我愛永失。
王府仍然是雄偉氣派,可那美好的往事,已經(jīng)是彈指七十年前的事情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