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小娘子愛上了歷史。但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曾經的那個味道。可在上學的時候,小娘子最差的科目當屬歷史。如今想來,那也許是對教條形式的叛逆。在這些年的旅途中,無論長短、無論遠近,追尋時光的倒影、尋找過往的印跡和那個時候的故事,都成了小娘子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
小娘子一直認為,古鎮(zhèn),是歲月的臉?v使時光變遷,面部松垮、容顏衰老、斑紋縱生,可TA依舊是一張臉,一張充滿了性格和故事的臉。
走過麗江的大研古鎮(zhèn);江南的烏鎮(zhèn)、同里;福建的南靖土樓,每一張臉,都表達著不同的個性與情緒。三天短假,時間不容許遠行,探訪京郊的古鎮(zhèn)便是最好的選擇。
京西90公里的環(huán)山中,有一處面容姣好的古鎮(zhèn)——爨底下村。村子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是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
爨(cuàn),字意有三種:
1、燒火做飯:如分居各爨。
2、灶:“客傳蕭寒爨不煙!
3、姓:陜西省歧山縣有爨家莊,全村千口人皆姓爨。
爨底下村的“爨”為“灶”的意思,村名的由來也有三種傳說:
1、由于村西北有個爨寶玉溝,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聚寶的地方,因村莊在其下,故名爨底下。
2、明代軍事隘口“爨里安口”在村子的上方,故此村得名爨底下。
3、村北部有崖頭,遠望似灶,人稱“爨頭”,村在爨頭下,故名爨底下村。
“爨”字共三十筆,難寫難認,寫不好則成一坨疙瘩。1942年為方便抗日通訊聯系,將“爨”用諧音“川”字代替,但仍發(fā)cuàn音。到了1958年,為了公章好刻,“爨底下村”改成了“川底下村”。但隨著如今旅游開發(fā)及對歷史文化的重視,“爨”字恢復,并大放熠彩。
小假喜人的是有個好天氣,愁人的是一路堵車想殺人,所以 的辦法就是早起早出發(fā)。山里已經有了夏天的顏色,村子里比夏天的大排檔還熱鬧。如果出門晚,車子從售票處就會排起長隊。
從售票處到爨底下村有近3公里,村子被來往的車輛和游人塞得滿滿當當。剛到的時候小娘子被嘈雜的人流車流惹得心煩,所以直接繼續(xù)向西北去往了一線天。
▲天氣好的喜人
▲售票處離村子還有2.5km
▲爨底下村的地形圖
▲進了村子看到的第一間屋子是支部委員會
▲爨底下村初印象
▲“爨”為“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現在村里的各家各戶幾乎都成了客棧、飯館或茶館
▲村子被來往的車輛和游人塞得滿滿當當。剛到的時候小娘子被嘈雜的人流車流惹得心煩,所以直接繼續(xù)向西北去往了一線天。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