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浪潮中 請尊重每一朵飛濺的浪花
時間:2019-11-22 11:0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網絡浪潮中,請尊重每一朵飛濺的浪花
11月22日凌晨,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王鈺敏家屬處了解到,此前失蹤的24歲人大畢業(yè)生王鈺敏已經離世,事發(fā)前曾透露工作壓力太大。(來源:北京青年報)
24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畢業(yè)于 大學的王鈺敏在經受一些挫折后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黯然退場,著實讓無數網友唏噓不已。如今逝者已矣,如何溯本歸源,汲取教訓,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才是當務之急。
在事件塵埃落定后,輿論中對王鈺敏家屬表示同情者有之、指責王鈺敏抗壓能力不強者有之、質疑學校德育工作不到位者有之、認為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是事件中“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者亦有之。
這些眾說紛紜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說不上誰對誰錯,但是這場悲劇之所以發(fā)生不僅僅是一個原因導致的,學校、家庭、社會在這起事件中“雨露均沾”,都有不接推卸的責任。簡單的、完全的把責任歸咎于某一方面顯然有失偏頗;固執(zhí)的、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責任同樣是不客觀的。
將諸多外部因素“各打一板子”并不是目的,因為外部因素雖然會對人的主觀思想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真正能夠決定事件走向的永遠都是主觀因素。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主觀因素就像鐵匠的體魄,只有體魄足夠強壯,才能在烈火炙烤、鐵坯堅硬等不利外部因素的考驗下打造出合格的鐵器。
年輕生命的離去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然而在信息傳播速度以秒計算的時代,這起事件不過只是洶涌波濤中偶爾飛濺的一朵浪花,轉瞬之間就會湮滅于無形。在這起漸漸失去溫度的新聞中,一眾看客駐足圍觀,各懷心事,紛紛在網絡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雖然睿智客觀是主流,但是總有些涌動的暗流讓人不安:居高臨下的批判說教,并沒有實際意義;圖一時口舌之快行諷刺挖苦之能事,著實不該。歸根結底來說,死去萬事空,逝者已矣,請還她一個清凈,給家屬一點安慰,讓網絡空間多一些理解和溫暖。翟劍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