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非傳統(tǒng)信源影響不可忽視。公司如何實現實時監(jiān)測輿情,快速而準確地回應,正變得日益重要。而根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傳言四起,股價異動時,前述中信證券、中國平安均未緊急停牌,僅在當日收盤后,公司才以公告形式做出澄清。鴻博股份、潤和軟件也只是在當日收盤后,以接受媒體采訪等形式回應。
相比之下,金利華電雖回應速度較快,但準確性稍顯不足而被動。公司最初的回應是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對投資者的問題進行解答,但答案卻未能直擊重點,在澄清未考慮進入游戲行業(yè)之余,并未對最初的信源“招聘信息”進行否認。而在公司股價出現劇烈波動之后,仍未主動通過公告等正式的信披渠道對輿論進行引導。
另一方面,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各種新型的媒介,均給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同樣也給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機制帶來了新的考驗。現行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于2007年1月30日正式實施,盡管證監(jiān)會曾于2008年采取措施,進一步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但6年過去了,管理辦法中不少條款已難以適應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效的信披機制,無論對于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還是對保護投資者權益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