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陶瓷微書大師王芝文
(文:鄭韶東 王俊林 王錦武 李潔)
汕頭冬日的早晨,陽光總能 地暖和到每一個角落。穿過綠蔭纏繞的寧靜小院,我們心懷仰慕來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老師的陶瓷微書藝術館。這座坐落在汕頭市紫茵莊內的藝術圣殿將無數(shù)人的驚嘆定格于此,具有中國風的簡約建筑風格鑲嵌原生態(tài)的綠,淡雅而不失莊嚴。步入大廳,迎面一幅厚實的乳白色玄關,以毛澤東狂草書法設計成鏤空圖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中的詩句仿佛在向每一位參觀者訴說著王芝文老師無數(shù)殊榮背后的的艱辛和執(zhí)著。玄關的右側,一條堅韌的大麻繩將獨特的石頭造型燈串起,依傍著樓梯貫穿了這三層藝術空間,藝術館的每一個展廳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主題,如果說第一展廳的“嘆隕”讓我們在殘敗的藝術品莊嚴的傷逝中慨嘆萬分,第二展廳的“藏粹”讓我們?yōu)檫@巔峰藝術而折服,那么第三展廳的“詠臻”更讓我們對藝術作品中所流露出王老師“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藝術神韻以及成名后的平常心由衷地贊頌。藝術館里每一個精湛的作品都著實讓我們將各種驚嘆發(fā)揮到 ,而令我們更加急切于想見到這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陶瓷微書”的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老師。
正當我們還在唏噓不已之時,王老師一襲精致的黑色西裝搭配時尚的波點圍巾,溫和、儒雅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健碩的體魄,瀟灑的神態(tài),加上那富有藝術氣息的微卷中長發(fā),舉手投足間透出的魅力更令人倍添敬重。王老師熱情、謙和地跟我們一一握手,在三樓的會客廳,點一支上等禪香,品一茗香醇紅茶,我們一道圍坐在酸枝茶幾邊,聽著王老師渾厚的男中音為我們娓娓道來他如何結緣這“不可思議”的藝術……
所謂微書,是中國書法的一種,其最大特點是字體微小,多寫于布、絹或紙上。王老師的微書獨辟蹊徑,把微書寫在陶瓷上,再將陶瓷燒制出來。他創(chuàng)作時僅憑肉眼裸視,欣賞者則需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王老師的微書注重“書畫配”,讓微書作品與山水國畫相映成趣,異彩紛呈,其創(chuàng)作出來的陶瓷藝術品,遠看是一件造型藝術,近看的時候是一幅畫,再拿放大鏡看,才發(fā)現(xiàn)畫是由無數(shù)密密麻麻的漢字所組成,可以說這是集詩、書、畫、瓷為一體的綜合藝術。據(jù)了解,近些年來,王芝文創(chuàng)作的陶瓷微書作品已先后獲得 、省級金獎三十多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中國國家博物院、韓國首爾市政府、美國貝克斯菲爾德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機構所收藏,并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首腦。
談及如何與微書結緣,王老師說,實屬偶然,他從小愛好書法,后來讀了美術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到陶瓷廠,負責陶瓷設計,那時他就意識到,可以把書畫和陶瓷進行很好的結合。經過多次摸索,他開始嘗試把一些微小的字寫在陶瓷上進行燒制。直到1989年,汕頭當?shù)亟M織收集一些本土藝術品到新加坡參加藝術品展覽會,王芝文老師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個用微書寫著《古文觀止》的陶瓷筆筒送去參展。在新加坡展覽的時候,引起了轟動,受到極大的關注,當?shù)孛襟w爭相報道,相關專家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左起:實習記者李潔、中訪網記者王俊林、微雕大師王芝文、中訪網記者王錦武、鄭韶東)
的確,像陶瓷微書這種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既要有對作品選材、構圖創(chuàng)作的宏觀思慮,在書寫前必須將構圖、謀篇布局了然于胸;更要有執(zhí)筆時的微觀想象,達到“得之于心、應之于手”的 境界,這就對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備高超的書法功底、美術基礎和文學積淀,同時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超于凡人的毅力。而更重要的是王芝文老師勇于對傳統(tǒng)審美標準的挑戰(zhàn),三是對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獨創(chuàng)。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王芝文老師的陶瓷彩繪聲繪色創(chuàng)作,尤其以他的山水題材 特色,也最能表現(xiàn)他的水準。在他的作品中,即可以感覺到宋、元山水的神韻,又能看到清代四王的功力,在學習傳統(tǒng)中形成了他那古樸、蒼厚的風格。他的作品顯示了他的融會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把繪畫修養(yǎng)成功地運用到陶瓷彩繪方面,熟練地掌握和發(fā)揮了陶瓷彩繪顏料的特性。充分考慮到畫面構圖與器物造型或是瓷板形狀的結合,相應地還有筆墨情趣的表現(xiàn),形成了與感到自然而相適,沒有任何生澀牽強之感,這是陶瓷彩繪很難得的。
王芝文創(chuàng)作的陶瓷微書作品由于既繼承了中國書法藝術和傳統(tǒng)陶瓷工藝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精髓,又提高了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因而聲譽鵲起,獲獎無數(shù)。近些年來,已先后獲得 、省級金獎三十多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中國國家博物院、韓國首爾市政府、美國貝克斯菲爾德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機構所收藏,并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首腦,為中國的藝術界爭得崇高的榮譽。在這許多光環(huán)的背后,又有誰能想象出王老師在陶瓷微書創(chuàng)作路上的異常艱辛?王芝文老師坦言,能取得今日這些輝煌成就實屬不易,這一路走來,他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和精力。
藝術大師吳冠中說:“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苦難中成長的,藝術家沒有吃過苦,沒有感情和心靈的波動是成長不起來的”,這個觀點在王芝文老師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二樓展館內,打開那扇電動皇宮門,我們看到了王芝文老師花了足足7年時間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而成的代表作《三國志》,這一個30多英寸的陶瓷箭筒藝術品,上面竟寫滿了整本30多萬字的《三國志》,讓參觀者嘆而觀止。這個作品獲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至高榮譽,也是藝術館的“鎮(zhèn)館之寶”。王芝文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創(chuàng)作《三國志》時的難忘經歷。這件作品當時是準備用5年完成的,因為難度太大,做到一年多的時候,王老師曾經放棄過,直到某一天恍然大悟了,意識到自己既然選擇要創(chuàng)作“世界之最”,就必須先挑戰(zhàn)極限,義無反顧地做下去。就是這樣一個支撐點,王芝文老師決定再堅苦再難都要繼續(xù)下去,于是重新拿出藏封已久的作品,每天用一管微毫,方寸間進行精細創(chuàng)作。整個過程非?菰,這樣一晃就是七年光陰。那是一段多么難熬的歲月啊!
因為微書是寫在陶瓷上,因此文字書寫完成后,還面臨著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燒制。萬一最后的燒制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就功虧一簣了,也就意味著多年的心血轉眼付諸東流。說到這,王老師不禁感嘆道:“想想當時燒制《三國志》的最后階段,我到現(xiàn)在還有著難以言喻的深刻回憶。幾天幾夜的無眠煎熬,直到作品成功燒制出來,我才放下心中壓了多日的大石頭。”是的,我們驚嘆的不只是《三國志》的驚艷出爐,我們更是深刻體會到王芝文老師對陶瓷微書這一門藝術的熱愛與執(zhí)著,他是用生命和靈魂在雕刻著夢想,用毅力和堅韌成就希望。是這份難能可貴的執(zhí)著,讓他一直堅持了這么多年。現(xiàn)在的他已經不僅僅是陶瓷微書的創(chuàng)造者,而更是陶瓷微書的守護者。王老師早在十多年前就懂得申請專利保護。例如他的作品都有著自己的防偽標示,有些在泥坯上刻印章,上面再上一層釉,變成印章在釉的下面,這是一種標示。例如每個作品的底部都有著他的手印等。這也是王芝文老師為什么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大使的原因!
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雖然陶瓷微書現(xiàn)已被列為“非文化遺產項目”但至今都還沒有專門培養(yǎng)、傳承微書藝術的機構或民間團體、協(xié)會。王老師說,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尋找傳承人,讓陶瓷微書藝術發(fā)揚光大,不只局限在中國,而是讓它走向全世界。每每他的作品在國外展出的時候,都引起當?shù)氐霓Z動,這也讓他深切地體會到什么是藝術無國界。如今的王芝文老師依舊醉心于自己的陶瓷微書事業(yè)。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便在安靜的工作室里焚香、坐禪,雕刻。他時刻以彭元瑞佳句“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來激勵自己爭分奪秒地進行創(chuàng)作。隨著藝術館第一展廳展柜上的獎杯和榮譽不斷增多,王芝文老師卻毅然選擇了回歸平淡。當近日,CCTV-1“出彩中國人”的劇組找到王老師,邀請他做為節(jié)目嘉賓出現(xiàn)在節(jié)目中展示才藝時,他十分猶豫,本想回歸平淡卻又盛情難怯。他的低調謙和,正如藝術館第三展廳所采用的平實設計手法,生動地體現(xiàn)了王老師達到 境界后的回歸——“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不知不覺中,一焚禪香燃盡,訪談也近尾聲,轉身望見,展廳盡頭圓門處的一幅白色鏤空書法,內容正是首層那幅鏤空書法中故意漏掉的毛澤東詩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主,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是啊,古往今來,再輝煌的帝皇也都有所長,也有所短。一個人能專注在某個領域上不懈追求,實在難能可貴。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王芝文老師用最樸實的至臻情懷,在方寸間,微塑大千世界。他必將成為我國陶瓷微書史上一顆最璀璨的明珠……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