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 將取得哪些突破?
投資、消費、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十年間,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邁進,這也使得消費逐漸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而支撐消費的必要條件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近十年間,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翻番,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連年縮小,這些成績都在成為未來拉動消費市場的原動力。
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
10月1日,正值“小長假”期間,網約車司機劉師傅沒有休息,因為這正是他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之一。由于疫情的影響,劉師傅說前兩年收入上明顯感覺到了下滑,所以這兩年只要能跑車,劉師傅就不會歇著。“每個月交3000多元的車錢,跑新能源車,每個月電費不到1000元。現在每天差不多能接十幾單,按每單均價30元算,一個月能跑差不多12000元,扣掉車錢跟電費,每個月到手差不多能有8000元吧。”劉師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估算著,“跟疫情前那幾年對比可能差不多,不過開新能源車后,省了不少油錢,從這方面說收入是提高了。”
與劉師傅靈活就業(yè)方式不同,華勇是重慶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他的收入增長還是比較快的。“我2016年入職時,學藝不精,薪酬只有3000元一個月,現在差不多每月 能到手七八千元。項目多的時候能到手一萬多元。”
無論是劉師傅還是華勇,盡管疫情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其收入水平總體趨勢在提升。這點從國家統(tǒng)計局相關數據也可以得到驗證。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wěn)定增長,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而中國這十年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6510元上升到2021年的35128元,十年間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加額18618元,累計名義增速達到了112.8%,實現了翻倍增長,扣除價格因素上漲也超八成。增速略快于經濟增長。中等收入群體規(guī)模超過4億人。
貧富差距也在逐漸縮小,過去十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由0.474降到0.466。按收入五等份分組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也顯示,近十年間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上漲89.28%,中等偏下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上漲91.07%,上漲幅度明顯高于高收入戶的80.87%與中等偏上戶的84.51%。
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逐年縮小
除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穩(wěn)定上漲外,中國這十年間,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在逐年縮小。
從2011年底到2021年底的十年間,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速超過7%,全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比也從2012年的2.88縮小到2021年的2.5。
家住重慶石柱縣的農戶譚婆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其家中主要作物為黃連,十年前黃連價格維持在50元一斤左右,這兩年價格 的時候也能賣到70多元一斤,大部分時候價格都維持在80至90元一斤,這也讓家里的收入提高不少。
常年在重慶巴南區(qū)開展助農活動的李波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隨著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推進,近幾年涌現了大量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人員,在巴南區(qū)有一大部分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人員選擇了農業(yè)領域,在家鄉(xiāng)開展特色種植養(yǎng)殖、觀光農業(yè)等項目,“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同時帶動了不少當地農戶參與其中,除了促進當地農戶種植養(yǎng)殖產品增加銷路外,還帶動了當地鄉(xiāng)村旅游給當地農戶增收,持續(xù)多元地提高了當地農戶收入。”
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均快于城鎮(zhèn)居民。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429.6元,同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467元,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值達2.80。到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增長至18931元,實際增長9.7%;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增長至47412元,實際增長7.1%。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56縮小至2.50,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連續(xù)十年持續(xù)縮小。
動力在哪兒?農村居民收入結構在近十年發(fā)生的變化是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主要因素。
2015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首次超過經營凈收入成為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徑。在今年《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2018—2022年)》實施進展情況發(fā)布會上,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透露,2021年,工資性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已超過42%,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也達到3937元,正在構建農民持續(xù)增收長效機制。
西藏、貴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
除此之外,各地區(qū)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分地域來看,沿海地區(qū)增長明顯快于中西部地區(qū),東北地區(qū)增速明顯較緩。
在重慶一家培訓學校做教師的劉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方面他深有感觸,2012年大學畢業(yè)時,他回到黑龍江老家做了中學教師,當時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在工作兩年工資沒有明顯提升后,劉騰選擇換一座城市打拼。“來重慶后先是在培訓機構做老師,換了兩家培訓機構后,現在課多的時候,月收入能達到1.8萬元。沒課時候也有6000元的保底,比在老家強。”
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顯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多的依然是上海、北京。2012年,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86萬元和3.68萬元,其次是浙江、天津、江蘇、廣東,均達到2萬元以上,排名第三至第六位。其他省市均低于2萬元。
十年后,2021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萬元,北京為7.5萬元,繼續(xù)穩(wěn)居前兩位;浙江以5.75萬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三,江蘇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5萬元,排名第四,且與排名第五的天津相比僅高出49元。這十年間,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四川,其次為江西與安徽。對比之下,東北三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出現了排名下滑的情況。排名下滑最厲害的為吉林和黑龍江,均下滑8個名次。
這十年,各省區(qū)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加額均超過1萬元,收入基數最大的上海增加額達3.95萬元,北京增加額達3.82萬元,浙江增加額也達3.05萬元,這三地,累計增加額均超過3萬元。江蘇、廣東、天津、福建四省市,十年間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加額超過2萬元,其余24個省區(qū)市,十年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額均超過1萬元。在名義增速方面,西藏累計增速 ,達191.2%;其次為貴州,累計增速達143.6%。在這十年間,27個省區(qū)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超過100%。僅有天津、吉林、黑龍江、遼寧四地增速低于100%。
收入占GDP比重在上升
GDP增長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間的關系同樣備受關注。
過去十年,2013至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6.6%,人均GDP也實現新突破,2021年人均GDP達8097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12年增長69.7%,年均增長6.1%。
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超過10%,實際增速也近8%,增速明顯快于GDP增長,也顯現出國內市場蘊藏的活力。
有觀點認為,收入占GDP比重也是一項重要指標。其能直觀體現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較低,或將難以帶動消費。換句話說,收入占GDP比重與國民的消費意愿正在表現出正相關。
過去十年間,居民收入增長快于GDP增長,收入及消費占GDP比重處在上升期。
通過數據可以看到,2011至2016年的5年,全國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為8.1%。人均GDP年均增長6.7%,比同期人均收入實際增長低1.4個百分點,這也使得這5年呈現出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走高的趨勢。同時2011至2016年間,生產者價格指數年均降低2%——3%左右,消費價格指數每年上漲2%左右,同樣推高了收入占GDP的比重。
但近兩年消費市場還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原因在于2016至2021年期間,之前的增長到達拐點,生產者價格指數上漲開始快于消費價格指數上漲,這也逐漸壓低了收入占GDP的比重,因此收入占GDP比重開始略有下滑。但隨著政策刺激,居民收入有望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