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古典名曲推薦
01.高山流水
02.廣陵散
03.平沙落雁
04.梅花三弄
05.十面埋伏
06.夕陽簫鼓
07.漁樵問答
08.胡茄十八拍
09.漢宮秋月
10.陽春白雪
高山流水
(古琴曲)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廣陵散
(古琴曲)
又名《廣陵止息》。漢魏時期相和楚調(diào)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從容彈奏此曲以寄托,三千太學生愿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現(xiàn)存琴譜最早見于《神奇秘譜》
又一說:原是東漢末年流行于廣陵地區(qū)(即今安徽壽縣境內(nèi))的民間樂曲。曾用琴、箏、笙、筑等樂器演奏,現(xiàn)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譜》載錄最早。早期并無內(nèi)容記載,現(xiàn)多數(shù)琴家按照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與正史有出入)。據(jù)《琴操》中所載:聶政,戰(zhàn)國時期韓國人,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為報父仇,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變音容,返回韓國,在離宮不遠處彈琴,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牛馬停蹄。韓王得悉后,召進宮內(nèi)演奏,聶政趁其不備,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為免連累母親,便毀容自盡。
后人曾為古琴曲《廣陵散》所加分段標題,有的以與故事相應的情節(jié)取名,樂曲所表現(xiàn)的情緒,與這個悲壯的傳說也確有不少相通之處!渡衿婷刈V》所載《廣陵散》,分開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聲(十八段)、亂聲(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絕響,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將它譯奏出來。樂曲定弦特別,第二弦與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時可在這兩條弦上奏出,取得強烈的音響效果。
平沙落雁
(古琴曲)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傳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quán)等,眾說不一。此曲琴譜最初載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問世以后,深受琴家喜愛,不僅廣為流傳,而且經(jīng)過加工發(fā)展,形成段數(shù)、定弦、調(diào)式、意境等方面不盡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種版本,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
對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描寫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云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的;也有從鴻雁“回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tài),翔而后集之象,驚而復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發(fā)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F(xiàn)在流傳的多數(shù)是七段,主要的音調(diào)和音樂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綿延不斷,優(yōu)美動聽;基調(diào)靜美,但靜中有動。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襯下用模擬手法表現(xiàn)大雁飛鳴,此呼彼應的情景,形象鮮明生動,別具一格。
梅花三弄
(古琴曲)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