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武力強盛,管理嚴格的國家,卻在短暫的統(tǒng)治之后迅速敗亡。
對于秦王朝的滅亡,歷來的儒生都認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似乎民心向背才是這個國家滅亡的根本。確實,民心向北左右了王朝的命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天下響應(yīng),看來大秦帝國確實是民心喪盡。
但是我們要研究的是,究竟是什么導(dǎo)致秦王朝失去民心呢?
我們翻閱史籍會發(fā)現(xiàn),真正導(dǎo)致秦王朝最終崩潰的,并不是陳勝吳廣的起義,而是帝國的“先軍政治”導(dǎo)致軍隊勒索中央政府,最終使得諾大的帝國土崩瓦解!
秦國以強盛無比的軍隊橫掃六國,以武功震懾萬邦,這是這個王朝安心立命的根本。秦人自商鞅變法以來,崇尚軍功,軍隊是這個王朝最優(yōu)先的政治選擇。
但是,秦國成也軍隊敗也軍隊。
秦王朝在秦始皇晚年,將其軍隊主力分為三大軍團,即:關(guān)中軍團、長城軍團、嶺南軍團。(章邯的驪山軍團是后來由囚徒農(nóng)夫臨時組建的)
在三大軍團中,關(guān)中軍團是衛(wèi)戍部隊,人數(shù)不多。長城軍團跟隨蒙恬鎮(zhèn)守北疆,守備匈奴,是帝國精銳,人數(shù)約在二十到三十萬。剩下的嶺南軍隊,是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軍團,人數(shù)約在五十萬左右,這個軍團又被稱為“消失的軍團。”
為什么被稱為“消失的軍團”?因為這個軍團被派往南方平定蠻夷,卻一去不復(fù)返,秦國滅亡前一系列的戰(zhàn)役都沒有他的身影,直到秦王朝滅亡,這個軍團沒有一兵一卒回援家鄉(xiāng)。所以,他們被稱為“消失的軍團。”
其實,秦嶺南軍團并未消失,《史記》明確記載了他們的去向。
嶺南軍團的主將叫做趙佗(尉佗),他奉命征伐南越(今湖南南部以及江西等地),前后十三年,卻再也沒有回到中原。秦末大亂,他認為這是割據(jù)一方的好機會,便與部下合謀,不救關(guān)中,留在了南方,從此成為南越霸主。
他們直到漢朝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
對于嶺南軍團,很多喜歡秦漢歷史的朋友都有印象,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并不是指責(zé)這個軍團回援不力的事情,而是要說他們趁亂勒索秦中央的事情,可以說,在風(fēng)燭殘年的秦王朝,就是被趙佗軍團的勒索導(dǎo)致其土崩瓦解的。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秦)又使尉佗逾五嶺攻百越。尉佗知中國勞極,止王不來,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於是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家而七。
這段記載翻譯過來就是說:秦派遣尉佗(趙佗)進攻南越,尉佗知道中國(中原)疲憊不堪,于是他便扣留軍隊留在南方,不僅如此,他還向秦中央索要女人三萬,用來慰安秦軍將士。秦中央被迫送給他一萬五千名女子,于是天下百姓對秦王朝徹底喪失信心,十家有七家都打算造反。
可見,趙佗的嶺南軍團在帝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不僅沒有幫助帝國,反而成了壓垮帝國的一塊巨石。
秦王朝以軍隊立國,最后軍隊卻背叛了國家,趙佗以軍隊要挾中央,秦二世被迫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結(jié)果,這個荒唐的舉動終于如同在一堆干柴上點燃了烈火,舉國沸騰,天下大亂。
一個依靠軍隊統(tǒng)一天下,用軍隊威懾萬民的國家,最后被軍隊勒索而亡,從這個角度看,秦王朝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