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帶孩子的時候,大家會不會經常這樣干:
孩子早上出門沒帶衣服,晚上回來就感冒了,然后你在旁邊不停地說:“都說多少遍了,讓你出門的時候帶上衣服,就是不聽,你看現在感冒了吧?看你下次長不長記性?”
孩子賴床導致上學遲到,你劈頭蓋臉就來一句:“出個門總是磨磨蹭蹭,都要遲到了還抓緊點,趕緊的,快點呀~”
孩子在寫作業(yè)遇到難題多次詢問,你煩躁地說:“這個不是教了很多次了嗎?怎么還不會,你怎么這么笨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孩子,如果沒有人批評你,你永遠長不大”。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批評。但家長需要在正確的時機,用正確的方法指出他們的問題,然后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而不是完全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時間地點,想批評就批評。
這樣,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特別大,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下面這些時候,建議你不要批評孩子。
第一種場合:孩子做了一件事,很興奮地跟你分享的時候
當孩子獨自把積木壘成一個城堡時,興奮地說:“媽媽,你看,這是我做的城堡,帥不帥,厲不厲害?”言語間都透露著一點小驕傲。
而媽媽聽完后,大腦自動彈出一個信息:戒驕戒躁,就會說:“這個又不難,其他小朋友也會的,這并不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呢!”
隨后孩子的笑臉肉眼可見地消失了,拿著城堡默默地回去了,整個人一下午都蔫蔫地。
設想一下,如果你很興奮得跟別人分享一件喜悅的事情,別人態(tài)度很敷衍,甚至是冷嘲熱諷,你會怎么樣?是不是很失落,很傷心。
孩子又何嘗不是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孩子雖然小,也是有自尊的,所以當孩子做了一件事,興奮地跟你分享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和贊揚,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共鳴和理解,而不是批評打擊。
雖然我們的出發(fā)點可能是為了避免孩子驕傲,但總是被打擊的孩子,又哪來的自信呢!
第二種場合:公共場合,人多的時候
有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去吃飯,但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弄出很大的聲響,惹得其他顧客紛紛朝這邊看。
孩子的父母感覺丟了面子,很大聲地呵斥孩子,孩子哭了起來,這些父母更生氣了,訓斥得更大聲,孩子也哭得更大聲,場面完全失控了。
批評孩子,不僅要看時間,也要看場合,比如在大街上,餐廳里,還在一些公共場合,其實都是不適合批評孩子的,一方面孩子在人多的場合本身就會感到緊張和不安,會本能地在父母身上找安全感,要是再被父母批評,孩子會更加缺乏安全感。
另一方面,當眾批評孩子,再加上吃瓜群眾的圍觀,會讓孩子感到被所有人審視和評判,無地自容,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自信心。
第三種場合:吃飯的時候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習慣研究”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都被父母批評過。
吃飯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時間,現代爸媽都忙于工作,而吃飯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黃金時段,但卻也成為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間。
但在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真的有很多弊端,甚至可能發(fā)生窒息的危險。
一是孩子要是被批評哭了,但嘴里正好含著飯,就容易被嗆住或者噎住,嚴重的甚至會窒息。
二是人在生氣的時候,會影響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導致胃腸分泌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導致胃黏膜保護層受損,長期下來,容易胃潰瘍。
三是吃飯時被批評,孩子容易精神緊張,從而影響食欲,時間一長,孩子就可能營養(yǎng)不良,影響生長發(fā)育。
四是吃飯本來應該是煙火氣最強的氛圍,但總是這個時候批評孩子,容易讓孩子將“吃飯”和“批評”聯系起來,產生心理陰影。當吃飯都成了負擔,人生還有什么快樂可言。
所以吃飯時父母可以發(fā)動傾聽的本領,多聊一些孩子喜歡的話題,享受溫馨的家庭氛圍,其它問題,可以等到吃完飯再處理。
總之,我們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選擇適宜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想法,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鼓勵,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