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博物館策展人也對展出的藝術品做了詳細的挑選,比如說,如果一幅畫里細節(jié)太繁雜,那么技術上就很難實現3D還原,因此,他會選擇在技巧上不會太復雜的藝術品。當然,藝術品的尺寸也是很重要的,不然,你能想象一個人觸摸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高達三米多,長達近八米)嗎?
那么參觀展覽的人們是怎么描述他們的“用戶體驗”的呢?
“我知道我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看到顏色,但是能夠以這種方式體驗藝術,仍然是一個重大的進步。”第一次去參觀的羅西奧·費爾南德斯說。
羅西奧·費爾南德斯是土生土長的馬德里人,生來就雙眼失明,然而這些3D復制品卻讓她得到了對藝術品的新鮮體驗:“是的,我能感覺到皮膚、短胡須甚至人物的嘴巴,以及驚訝的表情紋理,”她說,“我想起在學校里學到的所有偉大西班牙藝術家,現在我能夠大概知道為什么他們如此特別,以及他們各自的技法特點。但是,我也再次地意識到,自己的失明,讓我錯過的東西遠超我的想象……”
普拉多博物館策展人說,如今大多數博物館也決心以此方式讓藝術與人們的關系更親近,科學技術的支持,讓我們能夠給失明的人帶來一些美好的機會,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
—The End—
一起迷路,才不孤單
歡迎旅行家、攝影師、手作人、設計師、藝術家聯系我們,向《迷路》讀者分享你的故事、作品、或創(chuàng)業(yè)項目。
迷路郵箱:milu@milutrip.com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迷路』
微信號: milutrip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