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高考科目改革不能走向極端
時間:2014-02-13 17:23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在近段時間里,人們議論較多的話題,包括高考科目如何改革。甚至于有人提出,是不是只考語數外三門主課最好。同時,有人質疑過分強調英語的重要性,就會使國語受到傷害,應當讓英語退出高考。然而,有不少人認為,歷史、政治和地理沒有必要作為大綜合試題進行考試。
據新京報2月13日報道,上海媒體報道稱,上海高考改革方案草稿擬規(guī)定,高考可能只有一天,“只考語文、數學兩門”。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變?yōu)樯鐣荚,有望打?ldquo;一考定終身”。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回應稱,教育部與有意愿、有條件的省份遴選協商,暫未確定上海是否在列。
由此可見,我們的國人已經陷入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陷阱。人們嘴上說,要擺脫什么,就能怎么樣。其實,真的不太容易舍棄什么。我們初衷的英語教學和考試的目的,大家都很清楚,是為了更好地有利于面向世界和改革開放。而我們的改革開放,從長遠看來,只能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因此,如果讓英語退出高考,的確與我們繼續(xù)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不協調。如果說,高考只考語文和數學兩門主課。久而久之,中國的高等教育高考用不了多久,仍然會走向一考定終身的老路上去。全國各地的高中學校照樣會把所有課程的側重點都偏向高考的科目。那么,久而久之,英語教學就會被無形淡化,政治、歷史和地理就會被拋到九霄云外。那么,以后的大學生就會有很多人不知道盧溝橋與抗日戰(zhàn)爭有什么關系,“九一八”又是怎么回事?甚至會有人鬧出孔子是哪個國家的笑話來。
或許有人會說,那都不重要,現在有互聯網,只要一百度就什么都知道。如果這樣淺顯地認識問題,那就糟糕了,中華民族的子孫們總有一天不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更不知道自己祖國的歷史文明已經有五千多年的光輝歷史。
如果把英語拋到一邊去,不參加高考,英語水平就會急劇下降。如果出國留學,還得掏高價去補課。然而,學習英語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年齡問題。如果讓大多數人錯過童年學英語的最佳年齡,就會給以后增加許多難度。有人會說,不參加高考,不等于徹底取消英語課。然而,不參加高考的課程,又有多少學校會重視英語教學?不參加高考的政治、歷史和地理,又有幾個學生會用功去自學?如果這樣長期下去,恐怕大學生連中國有多少省市自治區(qū)和直轄市也說不清。不要說將來有人說不清,現在就有人是一盆漿糊。
因此,對于高考科目如何科學設置,應當慎之又慎。絕不能馬虎從事。更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左就右,不右就左,那是堅決要不得的。
其實,高考改革應當著重對題量進行適當壓縮,應當使高考考題更加少而精,而不是貪多,非要讓學生考幾個小時,考幾天。關鍵在于那些考題對于學生有多少啟發(fā)意義,能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其實,高考應當弄清楚,我們是為了高考而設置高考?還是為了測試學生的基本綜合素質?也就是說,必須搞清楚,考什么?怎么考?如果目的和方法不明確,大家等于瞎子點燈白費蠟。(郭喜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