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山是陷入生存悖論中的另一位人物。政府辦公室主任唐春山的能力和品行令領(lǐng)導(dǎo)和群眾滿意卻一直不能被提拔。小說把他作為何建生一路飆升的參照物來描寫。唐春山做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時何建生只是一個不知名的記者,而何建生一路飆升做副縣長時他仍然原位不動,甚至沒有被提拔的跡象。眼看就要超過干部提拔的年齡,年逾四十的唐春山陷入生存的困境中。在與何建生的比較中他越來越失望與困惑,他的內(nèi)心平衡被徹底打破了。在小說結(jié)尾,唐春山順理成章地被提拔為副縣長,能公諸于眾的原因是何建生死于車禍,副縣長職位空缺,而唐春山眾望所歸。實質(zhì)性的原因則是令人震撼的:這個德才兼?zhèn)涞奶拼荷铰允┬∮?弄壞了手機延誤了救治時間,間接制造了副縣長死于車禍的慘劇,只是因為何縣長一死就可以空出一個縣級職位。
唐春山是作者著墨最少卻發(fā)人深省的人物。一則由于作者在描寫技巧上采取欲揚故抑的手法,給讀者想象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二則由于作者對唐春山人生走向的獨具匠心的安排。作者對唐春山的言行及內(nèi)心沒有作過多的交待,而任由讀者不斷用想象填補著作者留下的空白。當(dāng)讀者想象著唐春山在何建生一路飆升過程中內(nèi)心的痛苦以及他將進行的最后一搏時,作者安排了唐春山的最后“掙扎”——弄壞手機,間接置何建生于死地。這是出乎所有讀者想象的舉動,讀者在對唐春山的行為感到震驚的同時,也為作者對人物靈魂的深刻揭示所折服。這種閱讀效果不僅是作者表現(xiàn)技巧的成功,更是作者對官場的深刻洞察和理性思考的結(jié)果。唐春山最后的驚人之舉看似只是并非蓄謀已久的瞬間反應(yīng),實則是他內(nèi)心失衡靈魂扭曲的必然結(jié)果。唐春山按照“挑風(fēng)險最小,價值最大的那條路走”的人生信條行事,這本無可厚非。值得深思的是小說中唐春山所實現(xiàn)的“價值”是以其人性的喪失為代價的。如果剝奪別人的生命還只是小“風(fēng)險”的話,唐春山的“價值”就只能在異化的人性中尋求答案了。我們不得不思考:難道擺脫生存的困境必將以人性的異化為代價嗎?喪失人性的唐春山能從真正意義上擺脫生存的困境嗎?他擺脫了目前的生存困境難道就不會陷入新困境——精神的困境嗎?在生存的悖論中,風(fēng)塵是以智慧求得合理的生存,而唐春山則是以人性的喪失為代價來求生存,這是人性的異化。事實上唐春山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他將如何在這怪圈中繼續(xù)他的官場之路,它將如何走出這一怪圈?這既是唐春山這一形象所包孕的作者的理性思考,也是這部小說的批判力量所在。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