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要重視“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積累”
朝花周刊:最近好些作家提起有關文學經(jīng)典的問題,概括亦各種各樣。您認為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才能算作經(jīng)典,有沒有一個經(jīng)典的尺度?
王躍文:關于經(jīng)典小說的定義,我們完全可以去翻翻教科書。但是,我不想重復定義。在我看來,至少有三個層次的好小說。最起碼的,好小說必須要講好一個故事。這中間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故事要好,二是故事要講得好。當然,有些作家覺得小說應該淡化故事,這種觀點我是不同意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鋒探索,有淡化故事和去故事的潮流。任何探索都是有意義的,但探索有成敗之別。所謂小說淡化或者故事的嘗試顯然不是成功的做法,那批作家要么回歸到講故事上來了,要么偃旗息鼓干別的去了。
講好一個故事,這是第一個層次的好小說。如果小說在講好故事的同時,又能塑造出可以進入文學畫廊的人物,這些人物具有成語般的功用,人們使用起來不需要解釋便意思明了,這便是更好的小說了。比方,我們說誰像林妹妹,不需要再解釋什么是林妹妹;我們說誰太阿Q了,不需要再解釋阿Q是什么意思。這是第二個層次。
既講了很好的故事,又能塑造出具有成語力量的人物,再能提供思想積累,那么就是經(jīng)典了。前面說的兩個層次,很多作品可以做到;而要做到第三個層次,即提供思想能量,就有些難了。我熱愛魯迅先生,他的小說這三個層次都做到了,所以都是經(jīng)典。我說的思想能量,指的是原創(chuàng)層面的,能給人類提供思想積累的。比如說,他通過小說《阿Q正傳》所做的中國國民性批判,就是原創(chuàng)性的。再比如說《老殘游記》其實只是半部小說,但它僅因其第一次在小說里對所謂的清官進行諷刺和批判,就相當?shù)牧瞬黄鹆。這便是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積累。小說中的“清官”玉賢、剛弼,實在可惡至極,他們因為自己不要錢,便自置于高高的道德位置,為所欲為,盡辦冤假錯案,害人誤國。
寫日常生活,未必就不是文學
朝花周刊:對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的評價意見會很不一致,包括對莫言的評價。你怎么看當下文學的特點,在“怎么寫”上有什么想法?
王躍文:中國文學不會因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就登上了世界文學的屋脊,莫言自己也宣稱他不能代表中國文學;中國文學也不會因某個人的不看好就那么不堪,那么糟糕。顧彬的觀點在網(wǎng)上一度被熱炒,但我不知道他文章或講話的全貌,不便作出評論。斷章取義是目前有些媒體的慣用手法,我對此保持謹慎。我個人看法是,中國當代文學從量上說,過往任何時代都沒法超過;也有相當多 的作品,但簡單地同現(xiàn)代文學比較,很難得出結論。這是個文學史的問題,必須要有史的概念,要有史的眼光。當下人看當下事物,史的概念和眼光都是不具備的,判斷起來很困難?傮w上說,我對當代文學是樂觀的。
具體說到莫言的小說,僅因其局限就不配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理由太無力了。人都是有局限的,沒有局限就是神了。我個人并不太喜歡莫言的小說風格,但我同樣為他獲諾貝爾文學獎而高興,并認為他獲此殊榮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具備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不止一兩位,只看運氣罷了。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同樣可能是偉大作家。畢竟,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是少數(shù),更多的偉大作家與此殊榮無緣。依我看來,沒有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托爾斯泰,恰恰是同時代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朝花周刊:您的小說《愛歷元年》里寫到“溫暖”,有否實在的指涉?您對文學作品在道德上有期許嗎?有否泛道德化的傾向呢?日常敘事在寫作技術上,也有更高的要求嗎?
王躍文:我創(chuàng)作《愛歷元年》,最初的立意并不是溫暖的。我的初衷是想寫知識分子的中年危機。早些年,我曾以為自己得了抑郁癥。我不停地追問生命的意義,追問自己生活的意義,尋找新的創(chuàng)作突破點,卻找不到答案。那是一種內在的走投無路感,一種荒寒與虛無。我周圍的朋友也有這樣的情況。他們很多都功成名就,家庭幸福,卻像一個個空心人,天天呼朋喚友,時時又說空虛寂寞,找不到內心真正的充實快樂。人過中年,生命短暫,意義還沒有敞亮顯現(xiàn)。我想把它寫出來,也想在小說的寫作過程中繼續(xù)探尋。我想,孤獨、荒寒和虛無,是不是就是人類真實而無法解脫的宿命?
我很喜歡日;膶懽,拒絕宏闊的場面、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故作新意的敘述方式,習慣把故事講得順暢好讀、耐人尋味。寫生活的日常狀態(tài),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質。比如寫出扎實而豐滿的細節(jié),生活靠這些細節(jié)充實起來,它讓我們感到那些流逝了的時間不那么空洞而無意義。他們吃過的飯,看過的天空,走過的街道,他們說那一句話時浮現(xiàn)的笑容,通過小說的書寫,這些都定格在時間里,浸潤在意義里。仔細想想,我的那些受讀者喜愛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都是從生活細小處寫起的。也許寫好日常狀態(tài)的生活,正是當今中國更需要的文學;其實日常敘事也是最不好把握的有難度的寫作。
我是個很不自信的作家,時刻反省著自己的平庸。我很羨慕別的作家提筆就是家國天下,動輒就是宏闊長卷。我寫不了上下五千年,縱橫三萬里,只好寫日常生活。我又想,寫日常生活,未必就不是文學。《愛歷元年》也是一部情愛之書、命運之書與人性之書。寫完這部小說,我的內心很明亮。我也希望能給讀者朋友們帶來生活的明亮和溫暖。我希望我寫出了幾個平凡而又美好的人物,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他們應該得救。說到底,不是我對文學有道德期許,而是我們本身就需要道德,道德也是真實的生活邏輯。
長篇小說高產(chǎn)有利于文學發(fā)展
朝花周刊:與長篇小說年產(chǎn)的增長量、好作品的改編增產(chǎn)熱潮等現(xiàn)象相悖,近年來,在很多讀者的印象里, 長篇鳳毛麟角,就此成了難以回避的創(chuàng)作困局嗎?“優(yōu)質”與“高產(chǎn)”乃至“高仿”,是不是眼下需要直面的矛盾?
王躍文:長篇小說每年都大幅度增長,既有中國人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寫作人群日益龐大的原因,也有出版業(yè)發(fā)展較快,出版競爭日趨激烈的原因。這是中國現(xiàn)實條件下的必然結果,論其是非沒有意義。我個人認為,目前的出版狀態(tài)是有利于文學發(fā)展的。文學書籍出版肯定是個泥沙俱下的過程,但時間淘洗過后總有好作品留下來。如果像“文革”時期,十年只出版不到一千部長篇小說,文學怎么也繁榮不起來。目前真實威脅文學創(chuàng)作與出版的是大量存在的電子傳播方式的非法免費閱讀。我的任何小說都可以在未經(jīng)授權的網(wǎng)上免費閱讀,打起官司來找對象都找不著。各種盜版行為也相當猖獗,某網(wǎng)上書店銷售盜版《大清相國》居然明目張膽標示“高仿”,簡直無所顧忌。有關部門應依法采取雷霆手段,打擊任何形式的侵害知識產(chǎn)權的行為。
朝花周刊:您在《大清相國》里塑造的陳廷敬是什么樣的形象?他的現(xiàn)代啟示意義在哪里?
王躍文:我在介紹陳廷敬這個人物時,有幾句話的概括:自古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我對陳廷敬的評價不是憑空來的,有史料可以佐證。陳廷敬老年之后,康熙皇帝評價他:卿為耆舊,可稱全人!肚迨犯濉分校浴扒迩凇倍衷u價陳廷敬。
陳廷敬是個很干凈的人,或者說是個有道德潔癖的人。他曾奉命督理錢法,去寶泉局的第一天就發(fā)誓:不從寶泉局取一錢之私。但寶泉局有個習俗,認為別一枚古錢在身可以避嫌。但陳廷敬革除贈送樣錢之弊,檢視完樣錢之后原物奉還,連同腰間別的舊錢奉還寶泉局。這個故事是有歷史記載的。他能在反腐方面有所作為,應了一句老話:打鐵還得自身硬。我們知道現(xiàn)代社會治理根本上講靠法制,但做人做官的道德自律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