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作家又出謬論了!人為了博眼球 竟稱韓國創(chuàng)造漢字
韓國又雙叒叕想“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了?
一名韓國作家今年2月關于漢字的言論近日被微博網友發(fā)現了。2月1日,韓國作家金振明在韓國電視節(jié)目中發(fā)表頗為荒謬的言論,聲稱韓國人長久以來存在“歷史誤區(qū)”,認為漢字并非韓國所創(chuàng),實際上“漢字不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而是由韓國人創(chuàng)造”。
這位夸夸其談的作家的“證據”也讓人感到“腦回路清奇”,他認為,“‘漢字’應該稱為‘殷字’,因為漢字實際是在殷商甲骨文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而殷商(商朝)并不是中國的國家,是東夷族創(chuàng)建的,F在留下的東夷族就只有韓國人和日本人,所以實際上,漢字是由我們的祖先東夷族創(chuàng)造的。”
近年來,韓國對中國文化的“覬覦”顯得明目張膽,仔細看一看韓國的世界遺產名錄,十有八九都和中華文化沾親帶故。此外,圍繞著拔河、端午、中國結、書院等,中韓兩國網友展開了無數次激辯。不過,有些細節(jié)也確實需要厘清。
以端午為例,中國互聯網一直流傳著“韓國搶先把端午節(jié)申遺了”這種說法,這起因于2008年“韓國端午申遺成功”。一石激起千層浪,甚至有媒體稱“中韓端午申遺之爭,韓國勝出”,還有人謠傳:一旦“端午”被韓國搶先申報,中國將被奪走端午節(jié)的擁有權,屈原都要變成韓國人了!
事實上,在2009年,中國端午節(jié)也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且,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薩滿教的祭天儀式,會舉辦官奴假面劇、組織跳神,民眾會喝薏仁汁、吃“艾子糕”,和中國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不同,與屈原更是毫無關系。
當然,以上舉例只是在闡述文化的差異性發(fā)展,并非認可“漢字由韓國人創(chuàng)造”。據觀察者網報道,對于這一謬論,《人民日報》2011年就曾刊文一一駁斥:
首先,東夷是華夏人對東方民族的泛稱,非特定的一個民族,直接將東夷族稱為韓國人的祖先是否恰當,本身就存疑。
其次,中國的歷史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發(fā)展的過程,古時候東夷族的主流血脈已經融入到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當時東夷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不可分割地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東夷族的地域大致是在今山東為中心的東部地區(qū),至今仍在中國的地域范圍之內。
第三,漢字的發(fā)展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作為中國文字的重要節(jié)點,已經是比較系統(tǒng)、相當成熟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是漢字的書體之一,理所當然即為漢字。不能排除東夷族或在漢字的發(fā)展過程中做過貢獻,但是對于在甲骨文基礎上的發(fā)展,即稱作是漢字的發(fā)明者,實屬夸大其詞了。
第四,所謂“漢朝時也沒有‘漢字’這個名稱”的說法更加是屬于井底之蛙。漢字難道是要屬于漢朝發(fā)明,或者是漢朝命名,才能夠稱為漢字嗎?在此之前漢字存在的歷史就可以一筆勾銷嗎?漢人,漢族人,難道是從漢朝才開始繁衍生息的嗎?中國的歷史難道是從漢朝才開始的嗎? 不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