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變之后,新興知識分子萌生強烈的啟蒙欲望。喚醒睡獅,以醒獅作為未來國旗、國歌的形象,逐漸成為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
20世紀(jì)最初幾年,東京留學(xué)生明顯掌握了民族主義革命的啟蒙話語權(quán)。鄒容和陳天華兩位烈士的宣言式遺著,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睡(醒)獅”以象征亟待崛起的中華民族。這是清末民族主義知識分子的兩本必讀書,影響非常大。
尋找西方代言人
拿破侖與睡獅寓言相結(jié)合的具體時間很難鎖定。留學(xué)美國的胡適曾在1915年寫過這樣一段話:“拿破侖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yīng)為震悚。百年以來,世人爭道斯語,至今未衰。”可知當(dāng)時的美國留學(xué)生已經(jīng)將“睡獅論”歸入到拿破侖名下了。不過,這一說法在國內(nèi)似乎不大流行,朱執(zhí)信1919年的《睡的人醒了》仍將“睡獅論”歸在德國政治家名下。
粗略統(tǒng)計,至1920年,“睡獅論”的代言人已經(jīng)有了特指的拿破侖說、俾斯麥說,以及泛指的英人說、西人說、外國人說等,此外還保留著梁啟超所提到的曾紀(jì)澤說、烏理西(吳士禮)說等。不同的代言人之間,無疑形成了一種潛在的競爭關(guān)系。
隨著時間推移,世界形勢不斷變化,俾斯麥和威廉這些二流政治明星已經(jīng)很難激起新生代的傳播興趣。1930年代,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后,民族存亡之際,“睡獅論”再次獲得廣泛傳播,這一次,拿破侖終于脫穎而出,成為“睡獅論”的惟一代言人。
就這樣拿破侖被安上了一件子虛烏有的事情,也許為了擴大影響力,所以睡獅論必須要找個影響力足夠大的主人,而拿破侖就是最好的人選,所以這個話便成為了拿破侖的理論。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