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希希正在玩積木,媽媽叫了她很多次讓她洗手吃飯,但希希卻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理會媽媽在說什么。
氣急敗壞的媽媽走到希希面前,把希希搭了一半的積木往收納箱一放,抱起希希就往洗手池走,希希頓時“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還邊用手打媽媽。
2. 頻道不通
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xiàn)我們興高采烈地給別人打電話,對方卻只用“嗯、哦、好”之類的敷衍詞;或是你給對方發(fā)一條短信而滿懷期待時,對方卻遲遲沒有回應(yīng)。這些溝通的不流暢,都是因為頻道不通導(dǎo)致的。
同樣的,父母與孩子也會出現(xiàn)頻道不一致的情況。比如父母趕時間,著急送孩子去上學;父母上了一天班了,身體和情緒都不太好;或是堅持某些特定的認知,拒絕傾聽或改變。面對這些情況,父母都是不適合與孩子展開溝通的。
同樣的,孩子也會有心情不好或情緒低落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強行要與孩子溝通,只會讓雙方都覺得很受挫。
根據(jù)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類的大腦在20多歲時才基本成熟。然而,負責執(zhí)行高級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區(qū)域,如判斷、計劃、評估風險和做出決策等,直到30歲左右才能完全發(fā)育成熟。
這意味著,孩子的前額葉區(qū)域可能不夠成熟,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決策和行為,需要額外的指導(dǎo)和支持。同時也意味著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時,父母需要對孩子有極大的耐心和同情心。
二、應(yīng)對孩子不聽話的方法
1. 在溝通時保持平穩(wěn)的情緒
當孩子不聽時,父母需要保持冷靜和平穩(wěn)的情緒,不要發(fā)脾氣或責備孩子。父母可以先停下來,深呼吸幾次,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后采取有效的溝通方式和技巧,與孩子進行建設(shè)性的對話。
4. 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增加參與感和責任感
父母可以讓孩子自主選擇一些事情,如在家中的家務(wù)分工、用餐時的菜品選擇、周末的活動安排等,以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和責任感。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的選擇和決策,同時也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承擔責任。
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可能有多種原因,需要綜合思考和應(yīng)對。父母和老師需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共同解決問題。在應(yīng)對孩子不聽話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差異,注重溝通和互動,讓孩子在和家長和老師的交流中獲得成長和進步。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