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發(fā)燒到底該用冷毛巾還是熱毛巾 寶媽千萬別弄反了!
孩子發(fā)燒了,是不是一定用冷毛巾給孩子降降溫呢?
當然不是,其實,這是要看具體情況的。如果用反了,不但沒用,還會使反勁兒,讓病情加重!
所以,今天小么就為各位家長提個醒,寶寶發(fā)燒,一定要根據情況選擇冷熱毛巾,千萬別用反了。
寶寶發(fā)燒 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的降溫速度較慢,對孩子的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適用于寶寶單純的發(fā)燒而無其他癥狀(如果寶寶有炎癥,物理降溫可是不能消炎的),當然物理降溫也可以輔助寶寶降溫。那么,寶寶發(fā)燒后什么時間用冷毛巾,什么時間用熱毛巾?這個可別弄反了!
體溫上升期:要用熱毛巾
孩子發(fā)燒并不見得是壞事,它往往是身體免疫系統(tǒng)抵御病毒、細菌或支原體等“外敵”的反應。而人體是依靠中樞神經來調節(jié)體溫。一旦“外敵”入侵,免疫系統(tǒng)會立即行動起來,等中樞神經下令執(zhí)行時體溫會隨之升高。這個時候,孩子正處在“體溫上升期”。
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給孩子量體溫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孩子現(xiàn)在還是38℃呢,十幾二十分鐘以后,就成了39℃。若留心的話,大家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打寒戰(zhàn),甚至雞皮疙瘩也會冒出來。
那這個時候,家長就千萬不能用冷毛巾去敷了。體表本來就需要熱量,你再用冷毛巾去爭奪熱量,那只能讓中樞神經下達更“嚴厲”的命令,孩子的體溫肯定會升得更高了。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溫熱毛巾!
方法:用溫水(手放在水中感覺不冷不熱,其溫度大概在38℃-41℃)蘸濕毛巾,擰得稍干后,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窩、腋窩、頸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幾下,以微紅為適度。這樣,水的蒸發(fā)可帶走大量的熱,起到降溫的作用。
體溫穩(wěn)定、下降期:可用冷毛巾
當孩子的體溫處在穩(wěn)定期的時候,比如說,發(fā)燒在短時間內一直維持在39℃,這說明發(fā)燒中樞介質釋放完畢或暫告一段落。或者孩子體溫處在下降期,身體正在慢慢散熱,產熱也逐漸減少,體表血管開始擴張,會出不少汗。此時,用冷毛巾可以幫助患兒散熱,讓退燒更快一些。
方法:將冷毛巾或冰袋用毛巾裹著放在孩子額頭上,可降低腦部的耗氧量,可起到降低體溫,保護大腦的作用。或者用冷毛巾擦一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布的區(qū)域。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寶寶發(fā)燒 藥物退熱
用于退熱的藥物很多,臨床上一般是孩子體溫在38.5℃才給予退熱藥。常用的退熱藥有泰諾、百服嚀等。退熱藥物無論起的是什么名字,大都離不開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丁等來合成。
因此退熱藥都有較大的副作用,比如刺激胃黏膜、破壞食欲、引發(fā)貧血、損害肝臟和腎臟,有的還可引起過敏反應,起皮疹。所以使用退熱藥物要慎重,如果連續(xù)用了一天體溫仍上升,要迅速就醫(yī)。一次性也不可用量過大,應嚴格按孩子的體重或年齡服用。
量體溫時不小心打破體溫計怎么處理?
很多人認為“體溫計里的水銀就那么一點兒,應該沒什么事兒吧?”不假,日常生活中,不乏有不小心將體溫計打碎、水銀散落在地上的情況。但是,汞蒸氣的大量吸入才是引起急性中毒的主要途徑。
急性中毒引起頭痛、惡心、腹痛、腹瀉、咳嗽、口腔糜爛、腎臟損害等。慢性中毒可引起神經精神障礙,如頭暈、乏力、失眠、急躁、易怒等,還可導致震顫、口腔炎、腎臟損傷等表現(xiàn)。
水銀在常溫下即可揮發(fā)成氣態(tài)汞(即汞蒸氣),氣溫越高揮發(fā)越快,所以對于散落在地的水銀要及時清除,以防吸入中毒。尤其水銀吸附性特別強,可能粘在衣物上,也可通過食物攝入、皮膚接觸進入人體。
如果打破了體溫計,切記不可用拖把拖和用紙擦,應該立即開窗通風,將地上的水銀用濕棉棒、小鏟子或者注射器收集起來,放入密閉瓶里,避免接觸;同時,還可用10%漂白粉液體沖洗被汞污染的地面。
小么提醒:寶寶體溫在37.5℃以下都屬于正常的,不要一看到寶寶剛37.5℃就慌著退燒,嬰幼兒的體溫都是要高于成人的;當體溫介于37.5℃-38.5℃時,根據寶寶情況(是單純的發(fā)熱,還是伴有其他癥狀在發(fā)熱)選擇適合的退燒方法,可以物理降溫也可以藥物降溫;超過38.5℃屬于高熱,就需要采用藥物降溫或就醫(yī)診治。
在孩子體溫的穩(wěn)定期及下降期,千萬不要過度使用一些退燒藥。有的家長在給寶寶物理降溫后,看到孩子燒退下來了,想著吃點藥會好的更快,就給孩子喂退燒藥。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方面實在是多此一舉,另一方面對孩子的身體也是更大的傷害。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