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全球膠片巨頭柯達近日再次狀告蘋果公司,稱蘋果干擾其專利銷售。今年年初已經申請破產的柯達,正冀望通過專利資產銷售渡過難關,有關的糾紛讓專利出售進程受挫?逻_距離破產越來越近,而其忽視客戶需求變化等非財務因素指標對企業(yè)財務影響的教訓,卻留給人們深深的思考。
非財務因素越來越受關注
非財務因素指標與財務因素指標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人們往往只重視財務因素指標對企業(yè)財務的影響,而對非財務因素指標的影響則重視不夠。隨著高科技時代傳統(tǒng)財務因素繁雜度的日益減弱,非財務因素指標對企業(yè)財務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意義。
也就是說,像宏觀政策因素、企業(yè)文化、企業(yè)信譽、客戶關系、廣告宣傳、管理水平以及企業(yè)在行業(yè)內的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等非財務因素,在企業(yè)發(fā)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柯達為例。柯達曾經是全世界第一家進入數字攝影領域的企業(yè),但后來不重視數據化業(yè)務,或者只是稍微照顧一下數據化業(yè)務,而客戶大部分已經對數據化的攝影產品產生興趣,不需要膠卷了。隨之,這家百年老店每況愈下,于今年1月份申請破產。相關報告顯示,柯達對財務因素指標關注過高,而忽視了客戶需求變化等非財務因素指標。
相反,IBM則是重視非財務因素指標而成功轉型的典型案例。據了解,過去10多年來,IBM促成了根本性的轉型,即從計算機軟硬件提供商向IT服務商的轉型,重奪IT業(yè)頭把交椅,演繹了大象的輕舞飛揚。
對此,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全球首席執(zhí)行官查爾斯·迪利(CharlesTilley)表示:“只有在繁多的商海信息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才能保證航向的正確性。這里的挑戰(zhàn)是,捕捉內部和外部的正確數據,同時在獲得數據基礎上開展正確的分析,并在經過分析后形成讓非財務部門以及董事容易看懂的表格,以便決策應對。”知識產權、供應鏈關系、客戶關系、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等,這些對于企業(yè)來說都是重要的非財務因素,且對于企業(yè)的成敗至關重要。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了新的正確的數據,并能理解所處的環(huán)境和情況,就可以對相應不合適的地方做出改變。”查爾斯·迪利說。
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重視非財務因素的想法及其過程,必須貫徹在整個企業(yè)中,投入到整個生產過程中。
對于柯達和IBM的鮮明對比,總部位于香港的FoundationAsiaPacific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常守榮亦深受觸動,她表示,非財務因素可以說是外部大的經濟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對企業(yè)內部經濟影響很大。
“要關注非財務因素,并進行量化。”常守榮說,“我們公司的客戶很多是歐洲的上市公司,我們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自然也很大。在市場好的時候,歐洲公司愿意為我們投資,否則相反。我們就通過邀請歐洲的客戶來亞洲參觀一些公司,讓他們知道中國一些企業(yè)的實力,通過交流溝通獲得更多理解和投資。”常守榮以泰坦尼克號沉沒舉例說,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外部環(huán)境,則能更大程度避免毀滅,而泰坦尼克號的船長只關注船內部的完好和運行正常,沒能早些關注外部的變化。
如何量化非財務價值
非財務價值在公司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分量,而如何細化和確定飄渺的非財務因素、如何將非財務報告作為有效的方法應用到決策分析中、如何具體量化非財務價值,則顯得非常重要。
美國臉譜公司(FACEBOOK)的非財務價值所占比重就非常大。像臉譜這樣的高科技企業(yè),資產大部分都是非財務資產,其中的知識產權占有絕對比重,未來的收益很多來自廣告收入以及對網上產品的訂購。
“很難對臉譜公司這些資產的價值和做出的貢獻進行評估。對這些非財務價值領域的理解和計量,難易程度因企業(yè)的實際不同而不同。對企業(yè)來說,就是盡最大努力做好計量。企業(yè)需要針所有非財務因素進行現(xiàn)金流的估計。關鍵指標與產出結果要保持一致。”查爾斯·迪利指出。
“比如投放廣告做市場營銷,預期回報100萬元,分5年回報,扣除投資的10萬元,然后將回報平均到每個年份上,這樣就能夠量化出廣告投放這個非財務因素的財務價值。”查爾斯·迪利說。
非財務因素的載體十分復雜且呈多樣化,如調查報告、企業(yè)檔案資料、財務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企業(yè)財務情況說明書、企業(yè)經營管理的信息資料、報紙、政府公告、法律文件、上市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及管理建議書等等,這些都可能是非財務因素的載體。它可以是成文信息,也可以是不成文信息;它包括來自企業(yè)內部本身的信息,也包括來自企業(yè)外部的信息等。
常守榮也提到了自己對一些非財務因素的關注,比如可以通過合理稅務籌劃以及IT、財務、人力資源的外包節(jié)約成本等,這也是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趨勢。
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及管理建議書等集中了納稅人主要的非財務因素。同時,在一些管理工作較為健全的管理和中介機構,如工商所、稅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一般都建立有較完善的“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全面、及時地記載了企業(yè)的非財務因素。當前,互聯(lián)網等公共信息網絡也日益成為相關方面獲取非財務因素的重要來源。
查爾斯·迪利、常守榮均在采訪中表示,對于分析者來說,要充分、全面地了解企業(yè)的非財務因素,首先必須認真全面地查閱以上相關資料所提供的主要非財務因素。另外,要利用與企業(yè)人員的討論獲得相關資料之外的重要信息,即非資料信息。在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下,企業(yè)檔案資料應能提供財務分析所需的主要非財務因素。而對于管理基礎薄弱、檔案資料不夠規(guī)范齊全的企業(yè)來說,采取與其相關人員和企業(yè)管理層的交流討論是一種有效的補充方式。
“利用媒體和公共信息網絡系統(tǒng),獲取有關企業(yè)的行業(yè)因素、宏觀政策、經濟環(huán)境因素等非財務信息,也是很重要的方式。”常守榮最后說。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