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武漢一患者參加5個月“心理助導”成精神分裂
時間:2012-11-28 19:39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毛青青

  武漢一患者參加5個月“心理助導”成精神分裂

  門檻低缺監(jiān)管心理咨詢市場亂象令人憂

  關注理由

  近年來,隨著心理咨詢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大量心理診所“破土而出”。然而,市場紅火的背后,卻難掩“資質魚龍混雜”、“服務良莠不齊”等種種亂象。由于“證”出多門且門檻較低、缺少相應的監(jiān)管機制,現實中,很多心理咨詢公司往往以“賺錢”為目的,對精神健康問題出現誤判的幾率很高。整治心理咨詢市場的“亂象”,須盡快提上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日程。

  視點關注

  失眠、心緒不寧、心理狂躁……

  身體出現這些癥狀,您也許不認為是什么大礙,只是些找個心理咨詢師“聊聊”就能解決的情緒上的“小問題”。殊不知,這些表現也可能是某些精神類疾病的初始表現。如果心理咨詢師無法辨別而貿然采取心理咨詢措施,將有可能導致病情急劇惡化。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我國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大多只是通過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技能考試”,很多并不能識別并解決深層次精神病理問題。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精神衛(wèi)生方面的專家認為,要整治心理咨詢市場的“亂象”,亟須提高準入門檻、細化職業(yè)標準等手段來加強監(jiān)管。

  心理咨詢“誤事”

  35歲的張女士,將公司領導的桌子掀翻了。

  因與同事矛盾激化明顯,常出現幻覺和幻聽現象,張女士去年被送到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就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經過為期20天的住院治療,她精神狀態(tài)恢復得較好。

  在主治醫(yī)生看來,同事間的矛盾激化,是因為張女士精神分裂癥所帶來的行為表現所致。

  而在張女士的邏輯里,則恰恰相反——同事間的矛盾才是她“心里不爽”的主因,“這只是情緒上的小問題”。為此,張女士自行停藥3個月,并找了家心理咨詢公司提供相關服務。沒想到,一番咨詢之后,她回到公司掀翻了領導的桌子。

  無獨有偶。30歲的王先生從來不認為自己精神健康方面出了問題。

  自從幾年前在單位的競爭上崗中落敗,王先生就一直郁悶不已,工作表現每況愈下,還出現了失眠等癥狀。2005年年初,他找到了一家心理咨詢公司進行咨詢。幾次咨詢之后,王先生變得興奮、多話、整晚癲狂,對女性也出現了“奇怪”的興趣。

  2005年夏天,家人發(fā)現王先生的異常狀況后,將其送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王先生被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經過為期一個月的住院治療,王先生的精神有所好轉。

  “雙向情感障礙,對精神科醫(yī)師來說都是較難判斷的疾病,何況是心理咨詢師。這類疾病一旦誤判就會嚴重耽誤治療!焙笔♂t(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委員、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副主任醫(yī)師翁深宏表示,如果王先生一開始就找到專業(yè)的精神科醫(yī)師對癥治療,就可以在將病情控制在初始狀態(tài),避免病情由開始的抑郁發(fā)展為躁狂。

  心理咨詢市場亂象

  目前,社會公眾廣泛知曉的“心理咨詢師”,一般是通過考試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的職業(yè)資格證即可。

  在心理咨詢市場,除了“心理咨詢師”之外,還有諸多“心理保健師”,后者的資格證書是由中國保健協會與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中心認定的。

  據了解,一個沒有任何相關知識背景的人,只需交幾千塊錢培訓20天,就可以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執(zhí)業(yè)證書。

  2013年5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的精神衛(wèi)生法規(guī)定,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的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發(fā)現接受咨詢的人員可能有精神障礙的,應當建議其到符合有關規(guī)定的醫(yī)療機構就診。

  由于“證”出多門且門檻較低、缺少相應的監(jiān)管機制,現實中,很多心理咨詢公司往往以“賺錢”為目的,對精神健康問題出現誤判的幾率很高。

  《法制日報》記者通過多方面了解到一個典型案例。家住武漢市武昌區(qū)的陳先生,其兒子在17歲時得了一場病?祻秃,兒子常常表現出疲勞、嗜睡、對學習毫無興趣、說古怪的話、厭世輕生等癥狀,后被醫(yī)院診斷為“疑似精神病”、“心境障礙”。后經專業(yè)醫(yī)院治療,兒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并趨于穩(wěn)定。

  出院后,陳先生在媒體上看到武漢某心理咨詢公司打出的“心理助導”廣告,廣告中所舉案例的癥狀與兒子的表現完全一致。經咨詢之后,他將兒子送到該公司,在該公司心理咨詢師要求下,陳先生的兒子停止了服藥。

  參加了近5個月的“心理助導”之后,陳先生的兒子出現了說稀奇古怪話的癥狀。陳先生趕緊結束了兒子的“心理助導”。后經醫(yī)院診斷,陳先生的兒子患上了精神分裂(重癥)。

  “我國設立了心理保健、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不同層次的心理問題解決辦法,從各自功能來看,是必要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在準入門檻、事中監(jiān)管和事后追責方面面臨困境。”曾出版過《衛(wèi)生法學》等專著的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石超明說,因監(jiān)管不嚴,國內曾出現過心理咨詢師運用“催眠療法”實施刑事犯罪的案例。

  “聊”與“療”標準亟待完善

  “雖然我國法律規(guī)定了心理咨詢從業(yè)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但目前監(jiān)管起來非常困難!蔽躺詈曛赋,難點在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之間如何區(qū)分、如何取證。

  2001年8月,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現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我國開始啟動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化工作,同時頒布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標準》,對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守則都作出相應規(guī)定。

  現行《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yè)標準》在最低級別的“心理咨詢師三級”的工作要求中明確,心理咨詢師能依據初診資料,作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斷。

  事實上,從外在表征方面看,精神疾病與普通的心理問題并沒有明顯區(qū)別。

  翁深宏指出,目前,在我國心理咨詢師證與電工、鉗工等證書屬于同一個序列。在翁深宏看來,這是“worker”(技工)而非“specialist”(專業(yè)技能),能否有能力分辨出是精神疾病還是心理問題就關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對當前心理咨詢領域的“亂象”,翁深宏建議,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監(jiān)管,提高準入門檻,不能僅僅只是憑勞動保障部門或者協會等認定的技能證書就可以“開業(yè)”,應當“到精神病?漆t(yī)院或門診接受3個月到半年的培訓”,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才能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除了提高心理咨詢師的能力之外,石超明建議,有關部門還應當加強監(jiān)管和事后追責。

  目前,新出臺的精神衛(wèi)生法已作出規(guī)定,心理咨詢人員從事心理治療或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的,將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給予警告、罰款、停業(yè)整頓、吊銷執(zhí)業(yè)證書或營業(yè)執(zhí)照等行政處罰。

  “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出臺相應的細則,為有關部門的行政執(zhí)法活動提供專業(yè)的依據!笔鹘ㄗh。(記者 胡新橋 見習記者 劉志月)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