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陸的博物館沒有明確接受私人寄存這一說,不過也有一些這方面的案例。據(jù)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克倫介紹,李鴻章的侄孫李蔭軒收藏有很多商代青銅器!拔母铩背視r,他的藏品被上海博物館所收藏,“文革”結(jié)束清理抄家物資,上海博物館又將其藏品悉數(shù)返還。其太太邱輝說,在李蔭軒去世時,認為文物還是捐了好,就又捐給了上海博物館,不過也留了幾件給兒子做紀念。因為他的兒子遠在加拿大,從1980年代至今已經(jīng)30多年過去了,其兒子的藏品一直寄存在上博。
“因為庫房條件有限,我們一般不接受社會寄存,除非那些曾經(jīng)對我們有貢獻、捐了很重要文物給我們的捐贈者,當他們的生活發(fā)生困難時,我們會提供免費寄存!标惪藗愓f。
宋向光說,雖然有一些博物館表態(tài)說可以接受私人寄存,但也極少聽到有民間藏家愿意把私人藏品送到博物館寄存,“西方國家的博物館一直有這樣的做法,不過中國民間好像還沒有形成這方面的需求,不能排除私人藏家有個人方面的擔憂!
接受私人寄存雖然某些時候可以給藏品征集帶來一定便利,但操作起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博物館的庫房是不是足夠容納社會的寄存文物;會不會有民間藏家考慮到藏品來源的合法性問題而心存顧慮不敢寄存;此外也可能引發(fā)博物館與寄存者之間的糾紛,比如藏品寄存前后的真假優(yōu)劣問題等!耙驗閲鴥(nèi)在這方面很少有具體實踐,所以不知道真操作起來還會碰到什么問題!彼蜗蚬庹f。
不過,不論大陸的博物館會不會向社會開放寄存,“全世界的博物館都不會無原則向社會開放寄存。”陳克倫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提到的私人寄存也是有條件的,比如它規(guī)定:“寄存文物,需經(jīng)臺北故宮評定,如認為無價值者,則部分或全部謝絕;凡寄存的,其所有權(quán)仍屬于寄存者……寄存時間不得少于5年”等。陳克倫認為,規(guī)定寄存時間,可能包括了故宮有權(quán)使用這些寄存文物。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