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62歲老人賣饅頭養(yǎng)活智障兒女(圖)
時間:2012-12-05 19:54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毛青青

蘇鳳蘭給顧客賣饅頭

  關市62歲的蘇鳳蘭一生走得艱難而坎坷,丈夫10年前去世,丟下她和兩個有智障的兒女。不管刮風下雨她都按時出攤賣饅頭,每月掙三四百元照顧兩個已是30多歲的智障兒女。

  丈夫去世兩個兒女患智障

  記者了解到,今年62歲的蘇鳳蘭是張掖人,10歲時父親去世,其母親一個人拉扯著5個孩子生活,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很艱難。24歲時結婚,雖說丈夫在嘉峪關市百貨公司上班,但兩人各自家中經濟困難,結婚時兩人蓋著的被子滿是窟窿,婚后蘇鳳蘭在張掖和婆婆公公生活在一起。1978年她隨丈夫來到嘉峪關,這一年他們有了女兒,女兒1歲時突發(fā)癲癇,在醫(yī)院治療后她把女兒抱回家,但此后女兒反應遲鈍,智力低于同齡兒童。

  1981年她生下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但高興不久,孩子還沒滿月時丈夫被查出患癌癥到醫(yī)院長期治療,孩子三個月時又發(fā)癲癇,恰巧和丈夫住在同一家醫(yī)院,丈夫聽見孩子發(fā)癲癇,著急地昏迷過去,醫(yī)生和護士搶救完孩子又飛奔去搶救丈夫,過道里發(fā)出雜亂而急促的腳步聲,孤獨無依的蘇鳳蘭急得大哭,其情景讓旁觀者心酸。

  幾天后孩子出院了,蘇鳳蘭忐忑不安地抱回孩子,再次擔心的事終于來了,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癥狀和其姐姐一樣,在蘇鳳蘭努力下,女兒上到四年級,兒子上到初二。2003年,一直在醫(yī)院治療的丈夫去世,家里所有的錢全花光了,還欠了不少外債。

  蘇鳳蘭告訴記者,埋葬了丈夫,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她曾想帶著兩個孩子去乞討要飯。兩個孩子雖然反應慢,說話慢,但心里還是明白一些事情,經常靜靜地偎依著她,用他們的方式安慰著她。她在床上躺了幾天后,下床洗了臉,鼓足勇氣向有關部門反映自己的困難,朋友親戚經常10元、20元捐助他們,一個眼鏡店老板知道她的困難后,通過社區(qū)捐了300元,她帶著兩個孩子去感謝,社區(qū)又發(fā)動群眾捐錢。在她爭取下,有關部門每月發(fā)給她260元的生活費。

  一個賣饅頭的好心人看見她每天拖著兩個孩子可憐,就勸她也去賣饅頭,這樣可以掙點生活費,她就干起了賣饅頭的營生,這樣一干就是8年。

  如今靠賣饅頭養(yǎng)活兩個30多歲的智障兒女

  記者在蘇鳳蘭家中采訪時看見家中非常簡陋,蘇鳳蘭介紹,一臺老式電視,電視柜等都是親戚送的,她沒錢為家中添置一件像樣的家具。今年34歲的女兒看見記者和社區(qū)的工作人員時膽怯地躲進自己的房間。

  據蘇鳳蘭介紹,女兒2010年結婚,今年8月又離婚,談起女兒,蘇鳳蘭流下了淚水,女兒結婚了,她心里放下了一塊石頭,她去世后女兒就可以有人照顧了,但今年女兒又一個人悄悄地回來了,當時,遭受打擊的她想從窗戶里跳下去,女兒撲通一聲跪在她身后,連聲叫媽媽。她的樓下就是一個市場,市場里人聲鼎沸,而陽光從后窗戶里照射進來,屋子里靜悄悄的,好久沒人說話。

  蘇鳳蘭告訴記者,賣饅頭每月能掙三四百,加上政府發(fā)給她的260元生活費,勉強夠三個人生活開支,她現在最發(fā)愁的是她病倒或去世后兩個兒女誰去管?社區(qū)工作人員賀艷芳告訴記者,不管刮風或下雨,每天上下班她都能看見蘇鳳蘭守著饅頭攤,養(yǎng)活一家三口人著實不易,每次社區(qū)有啥幫扶活動,總是首先考慮到蘇鳳蘭。

  蘇鳳蘭的饅頭攤離家約三四百米遠,兒子在幫母親賣饅頭,笑瞇瞇的很少對人說話,看見記者拍照時他轉過身,他不愿面對鏡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huán)球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