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洋人們來到大清王朝,看到男人們都留著辮子的時候,都非常不解,還稱之為豬尾巴,一個男人要留辮子的時候,會剃去頭顱四周的頭發(fā),只保留頭頂?shù)囊稽c點,編成辮子,垂到腦袋后面,這種方式在漢族人看來很奇怪,不過卻被滿人看做是民族傳統(tǒng),那么問題來了,清朝滿族人為什么要剃頭留辮子呢?
我覺得滿族人剃頭留辮子是一個游牧民族的綜合因素的表現(xiàn)。最早的滿人游牧民族是活動在東北這一帶,東北氣候天干物燥、風大、冬季時間長,那么作為一個游牧民族需要面臨的生活就是不定期的更換居住的地方,尤其冬季主要以打獵為生。那么作為古人長發(fā)飄飄的肯定不適合打獵等活動,尤其大興安嶺山林內樹木茂盛,很容易刮住頭發(fā),所以就索性把頭發(fā)編成辮子。然后再把額頭前面頭發(fā)剃干凈,避免影響視野。還有的說這辮子可以當枕頭用,不過也沒試過,不過在外面總比沒有強。所以滿人的這種發(fā)型首先一定講求實用,這也是滿族文化的一個特點。
另一個我覺得跟滿族等東北地區(qū)所信仰的薩滿文化有一定的關系。薩滿文化最核心的就是相信萬物有靈,這跟佛家思想某些方面不謀而合。這個文化導致游牧民族都留有長發(fā),這跟“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一樣的思想,那是古代漢人的思想文化。所以薩滿文化對頭發(fā)看得也格外重要,甚至于滿人在外遇難之后,尸體無法帶回,那么只需要把辮子帶回來即可。最后我們來看滿人剃發(fā)留辮子,是在薩滿文化和游牧生活等共同因素下產生的發(fā)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