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川農大水稻所一篇論文被獎1350萬引熱議 作者回應
“這種評價導向,可能不利于科研本身的健康發(fā)展,也會嚴重影響年輕一代科學家做科研的態(tài)度。”
正方
“現(xiàn)在有些明星一場演出就是幾十上百萬元,比科學家收入多多了,就是該重獎科學家。”
6月30日,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陳學偉團隊因為一篇發(fā)表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Cell》上的論文,被重獎1350萬元。7月1日,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推送了文章《一篇Cell論文重獎1350萬,你怎么看?》,引發(fā)網友熱議。
3日,論文作者之一、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李平教授,于個人博客發(fā)文回顧了陳學偉團隊獲獎一事的來龍去脈,對1350萬元的組成進行了解釋,并表示,網上一些說法是誤導性的“標題黨”所致,這1350萬元中,只有50萬元是獎勵給團隊的獎金。
來龍去脈
6月30日,川農大重獎鼓勵科研創(chuàng)新:因水稻所陳學偉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了對稻瘟病具有廣譜持久抗性的水稻天然變異位點,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徑,其論文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Cell》上發(fā)表,學校對其進行了表彰,發(fā)出共計1350萬元的獎勵和支持經費,并特聘李偉滔副研究員為教授二級崗。
公號開炮 一篇論文值1350萬元?
稻瘟病被稱為水稻的“癌癥”,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嚴重時減產30%-50%。川農大教授陳學偉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專家合作,經過七年多的探索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水稻天然變異位點,這將有望提高水稻自身免疫力,解決抗病基因耐藥性的國際難題,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新路徑。
重獎消息傳出后,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推送了名為《一篇Cell論文重獎1350萬,你怎么看?》的文章,文章中稱,科學家需要獎勵,科學家也需要榮譽,然而因為發(fā)表了一篇高分期刊的論文而獲得成百上千萬元的重獎,這種評價導向可能不利于科研本身的健康發(fā)展,也嚴重影響年輕一代科學家做科研的態(tài)度,甚至由此滋生為拿獎金而發(fā)論文、為寫論文而做研究的傾向,甚至不惜學術生命,干起造假、抄襲的買賣。“知識分子”主編饒毅說:“把發(fā)論文變成政績工程,過分崇拜刊物,不看內容,遲早會出問題。”
隨后,網絡上掀起了“一篇《Cell》論文值不值1350萬”的討論。大多數(shù)網友正面評價學校的獎勵力度,但聲音不一,有的說多了,有的說少了,也有的說不應該重獎論文,敗壞學風。
作者回應 只有50萬元是團隊獎金
7月3日下午15時16分,論文作者之一、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李平教授在個人博客上發(fā)表了題為《關于Cell論文學校獎助的那些事》一文。
李平寫道:“標題有些誤導,不認真看確實會認為給作者獎勵了1350萬元。作出負面評價的人,多半沒有認真看獎勵文件的內容,不加分析就開始評論。如果認真看了獎勵文件,其實只有50萬元是獎勵給團隊的獎金,其余1300萬元中,50萬元是一次性資助的科研經費,1250萬元是分五年資助的科研經費。好在絕大多數(shù)科學工作者還是認真看了獎勵文件的。”
此外,李平也對該論文能登上《Cell》的原因做出了解釋:一是發(fā)現(xiàn)的天然變異位點極其難得,且在提高抗病性的同時,對產量性狀和稻米品質沒有明顯影響,應用價值大;二是在水稻等植物中清楚完整揭示了這種抗病調控新機制。論文審稿專家們評論說,這是一項罕見的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人員都具有很高影響力的杰出研究成果。李平稱,最為高興的是,能得到連續(xù)五年的持續(xù)經費資助,這樣可以讓陳學偉的科研團隊更加專注于科研,開展一些更有意義且需較長周期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