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十萬人圍觀的封口貼,差點捂死孩子 張嘴睡覺真不一定是口呼吸!
自從“口呼吸”這個詞語被家長熟知之后,很多家長都開始焦慮起來:‘“我家娃晚上睡覺也是張著嘴,是不是口呼吸?”
還有的家長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在網上購買各種“口呼吸貼”,給孩子用起來。
但家長們沒有仔細想過,你睡覺的時候,給你的嘴上貼一塊膠布粘住嘴,你難不難受?對孩子來說,這已經不止是難受的范圍,還存在窒息的風險。
所以,孩子張嘴呼吸,家長要先判斷的是,孩子到底是不是口呼吸,因為張嘴睡覺≠口呼吸。
一、什么是口呼吸
從字面上看,口呼吸就是張開嘴巴呼吸,但其實這只是通俗的稱呼,從醫(yī)學角度來看,并不是單純關注“張嘴”,而是判斷是否屬于“鼻腔通氣不足”。
我們先來看一下正常呼吸下的氣流情況。鼻子吸氣時,空氣由前鼻孔進入鼻腔,流經鼻中隔與鼻甲間的鼻通道,再從鼻孔通過鼻咽,而后流入喉、氣管和支氣管,最終到達肺泡。
在空氣進入喉嚨之前,鼻息經過鼻的任何地方,如果出現堵塞,身體為滿足氧氣供應,都會不由自主控制“張嘴”,讓氣體從口腔繞路到達喉嚨。
比如人在劇烈運動后,或者處在氧氣不足的環(huán)境中,通常會因為人體需要更多的氧氣,而暫時通過嘴巴呼吸來滿足肺活量要求。
而如果孩子在正常的供氧環(huán)境中,處于安靜的睡眠狀態(tài),呼吸時氣流依舊要通過口腔,且流經口腔氣體超過25%~30%,這種狀態(tài)的呼吸占總呼吸時間超過80%,此時才是醫(yī)學意義上的“口呼吸”。
臨床上還會碰到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在安靜狀態(tài)下,鼻子通氣正常,但是依舊“開唇露齒”,這種正常通氣的開唇露齒,大多是因為唇肌力量弱、遺傳性咬合、上唇短、吃手、等造成的。
所以,如果孩子呼吸時只是張著嘴,但是沒有氣流經過口腔,就不能算是醫(yī)學上的“口呼吸”。
二、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口呼吸
這種異常呼吸一般是屬于病理性原因造成,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是粘膜性病因,這類是因過敏、病毒或細菌感染等原因造成鼻腔黏膜腫脹,引起鼻塞不通氣,包括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癥狀。
這也就是為什么感冒鼻塞的時候,我們總是用嘴巴呼吸了。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新冠期間出現的“水泥鼻”,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用嘴巴呼吸來彌補鼻子通氣不足,睡醒的時候通常還會出現口干舌燥。
另一類是結構性病因,如腺樣體肥大、因鼻中隔嚴重偏曲或鼻后孔狹窄/閉鎖引起的先天性鼻畸形、腫瘤、創(chuàng)傷或異物導致的鼻腔阻塞等。
結構性病因中,孩子較為常見的是腺樣體肥大,這種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形成“腺樣體面容”,也就是會讓孩子變丑。
而鼻子因長期通氣不足會造成孩子慢性缺氧,這樣就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及生長發(fā)育,這也是口呼吸對孩子智商產生影響的原因。
當然,這些說法聽著很專業(yè),一般的家長比較難判斷,下面介紹幾個簡單的檢測方法,家長可以在家里就能測試,看孩子存不存在口呼吸的情況。
03.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口呼吸
如果你已經觀察到孩子睡覺時有張口的情況,你就可以趁機將孩子上下唇輕輕的捏攏,看孩子是否會因缺氧而驚醒,如果5分鐘沒有驚醒,那有可能是“唇肌張力不足”,這會影響口腔環(huán)境變化,可能導致齲齒、牙齦炎的發(fā)生。
如果熟睡捏唇被驚醒,那就繼續(xù)做“單面鏡實驗”。孩子熟睡后,將單面鏡對著孩子鼻子、上唇中心,觀察是否有水霧出現,并用記號筆畫圈標記。接著,將鏡子放在同樣的位置,用手輕捏住嘴唇,再觀察水霧圈的大小,再次畫圈標記。
比較兩次圓圈的大小,如果捏住嘴唇時畫的圈直徑大于不捏嘴唇的,那就提示有病理性口呼吸風險。
當然,這些實驗方法也會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孩子的健康狀態(tài)、睡眠環(huán)境的溫濕度、家長使用的道具、家長操作時的誤差等,不同的測量方式也都會造成一定的差異。
但是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提供參考,這樣不管是看口腔科,還是耳鼻喉科,醫(yī)生在問詢過程中,都能提供比較清晰的輔助信息。醫(yī)生也可以更好的給出評估結果,看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干預。
如果你確實發(fā)現孩子有“口呼吸的情況”,先不要焦慮著急,仔細觀察孩子狀態(tài),做一些簡單的測試,記錄好觀察和測試結果,最后去找專業(yè)的醫(yī)生評估。根據自己的關注重點,與醫(yī)生充分溝通,制定出符合自家孩子的個性化診治方案。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