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身為楚漢時期都重要謀士,先隨項梁,后輔佐項羽,其謀雖不及張良韓信,但也可圈可點。相氏集團因范增而興,又因范增而敗,更有人質疑范增城事不足,敗事有余。如清代學者王鳴盛直言“增計最拙,得誤相氏”。
關于范增微詞,在于他獻計立熊心為楚懷王。
筆者認為范增之計,如雙刃劍,項梁以此劍砍敵人,項羽卻砍向自己。
范增素有智謀,以70多歲的高齡加盟項氏集團,堪稱勇氣可嘉。范增加盟相氏集團后遂提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概念(局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夫秦滅六國,楚國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老爺子分析當前形勢,陳涉等雖先反秦,但很快都失敗,其根本原因是內部缺乏凝聚力,群眾基礎薄弱,如無根之樹,難以枝繁葉茂。
范增認為天下苦秦久矣,而最痛恨秦國的莫過于楚國。當年楚懷王赴秦一去不返,被秦國做為人質,客死他鄉(xiāng),為此楚人對秦恨之入骨。范增建議項梁立楚國國君的后裔為王,以楚國都名義高舉反秦大旗,“洗腦民眾”,喚醒更民意,增強凝聚力。如此,反秦之力扎根大地,必將枝繁葉茂,煥發(fā) 生機。
范增之謀,類似后世“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名正言順,師出有名。反秦勢力中凡自立為王的如陳涉、景駒等都完蛋。范增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主張打政治牌,打感情牌。項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議,找回原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立為新的楚懷王,自己為武信君。項梁此舉以仁愛、忠君為旗號,很快深得民心,在諸多反秦勢力中脫穎而出,成為核心力量。
范增果有良策,初出茅廬,大論天下,獻于良策,拍手稱快。然而正是這一招為相氏集團的垮塌埋下了禍根,范增之謀,如同利劍,出招得當,所向披靡。否則,自懸于頭,隱患多多。
項梁死后,相氏集團一度遭到楚懷王的打壓,以致大權旁落,嚴重受傷。項羽北上救趙的過程中砍殺宋義,重奪兵權后于巨鹿大戰(zhàn)滅秦,西進關中,大封諸侯,短期內掌控天下。而此時楚懷王便成了障礙,當年項梁立他為王,作為相氏集團的手中政治旗號,賺足民心。現(xiàn)在秦國已滅,楚懷王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如何“處置”這尊泥菩薩成了相氏集團面對的問題。
請神容易送神難,楚懷王不好打發(fā),更重要的是還未到打發(fā)的時候。項羽“小肚雞腸”,嫉楚懷王奪權之恨,又加之對時局把握不準,操之過急便派人劫殺楚懷王。
殺楚壞王是項羽政治上最大的敗筆,當年項梁以立他深得民心,如今項羽以殺他大失民心,成為眾矢之的。劉邦便以此為把柄,陳列項羽殺王之罪,并加以大肆渲染,力求擴大化,與項羽極為不利。(沛公十罪于項王)解鈴還須系鈴人,楚懷王因范增而立,卻未因范增而廢。當初范增看到時局存在的問題,立楚懷王以化解難題,如今秦滅,難題已破解。而楚懷王何去何從?將又是新的問題,如何解決,范增沒有給出答案。
不同時期面對不同問題,解決老問題,產(chǎn)生新問題,不斷處理問題乃事物發(fā)展之規(guī)律,個人如此,集體如此,國家依然如此。范增解決老問題,留下新問題,項羽解決不當,自斷手臂;蛟S范增年事已高,身體欠佳,比不得張良韓信,也無法與同為70高齡的百里奚、姜子牙相提并論。更重要的是項羽不是秦穆公,周文王。范增有謀,而無為,能力有限而已,無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