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民忙于豐收一年的辛勤結(jié)晶,秋天是創(chuàng)作的季節(jié),詩者更偏愛于秋天,留下了大量描寫秋天的詩文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意。除了農(nóng)事和創(chuàng)作,古人在秋天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
秋社
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是為秋社,是中國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吳自枚在《夢粱錄·八月》寫到:“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于壇,蓋春祈而秋報也”。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tǒng)中的祀典之神。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
登高賞菊
古代文人逢秋必登高,登高必飲酒,飲酒必賦詩。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登高,一般在重陽節(jié)之日進行。重陽節(jié)登高,人們還會“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因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shù),不吉利。加之對山神的崇拜,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秋狩
秋狩是秋天出游的好選擇。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描寫的就是他秋天狩獵的場景:“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此外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蘭圍場巡視習武,行圍狩獵叫“木蘭秋狝”。這是清代帝王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木蘭”,本系滿語,漢語之意為“哨鹿”,亦即捕鹿。通過行圍活動,不僅可以使八旗官兵保持傳統(tǒng)的驍勇善戰(zhàn)和醇樸刻苦的本色,做到安不忘危、常備不懈。同時,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蘭行圍,在那里定期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以便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jié)M蒙關系,這對于北方邊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秋闈
指秋天的鄉(xiāng)試,每三年一次。鄉(xiāng)試發(fā)的稱為“乙榜”?贾械姆Q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凡中試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取中者稱為“貢士”,得到貢士資格者可以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分為三甲。其中能夠一身兼解元、會元、狀元的,就是“連中三元”。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