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宮劇播的很火,想必看過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皇上的穿著,一襲明黃的長袍,上面有龍盤繞。殊不知,皇袍其實有著繁復的種類和式樣,皇帝在不同的場合穿著都會有所不同。
皇帝僅在一天之中就會多次更換服飾,有時一天內(nèi)更換二、三次。那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清代皇帝的這些衣服吧!
清代皇帝的服裝基本上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幾大類。其中禮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種外褂)和袞服(既可與朝袍套穿,也可與龍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袞服、龍袍;常服則是介于禮服和便服之間的一種服裝;外出或打獵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
可見,人們平時常說的“龍袍”,其實只是作為皇帝吉服中的一個門類而已,主要用于重大吉慶節(jié)日以及先農(nóng)壇皇帝親耕等場合。
而觀眾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皇袍,更多的是屬于常服或便服這一種類。
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又有四季適用的皮、棉、夾、單、紗多種質(zhì)地,顏色也并不是只有人們普遍認為的明黃色一種,而是有明黃、紅、藍和月白(淺藍)四種顏色。
按清朝《大清會典》規(guī)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黃”,還用于御殿朝賀及地壇祭地、先農(nóng)壇和祭太廟等場合。
至于其他顏色朝服的穿用,則在祭天和天壇祈谷時用藍色,日壇朝日用紅色,月壇夕月時用月白色,即淺色藍。
那么,作為皇帝吉服之一的龍袍,上面是布滿了龍的圖案嗎?
皇帝的龍袍上的圖案,龍是主角,但除了龍,還有各色各樣的配角,比如在龍袍的龍紋之間繡以五彩云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龍袍上每個圖案其實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譬如紅色蝙蝠紋即紅蝠,其發(fā)音與“洪福”相同,從而得以成為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在龍袍下擺排列著代表深海的曲線,稱為水腳,水腳上裝飾有波濤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巖石,這種紋樣被稱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壽海。
再比如清乾隆明黃緞繡五彩云蝠金龍十二章吉服袍上繡有九條金龍,就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正龍繡得正襟危坐,一團威嚴,行龍繡得極富活力,似動而非動。四條正龍繡在龍袍最顯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后衣襟下擺部位,這樣前后望去都是五條龍,這寓意著九五至尊。
那如此尊貴的龍袍到底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
據(jù)清宮資料,制作一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nèi)務府畫師繪制重彩工筆小樣,交總管太監(jiān)呈皇帝御覽,或經(jīng)內(nèi)務府大臣直接審閱后連同批準件送發(fā)江寧,蘇州,杭州圖庫三處織造司分織。
江寧織造負責的御用彩織錦緞,蘇州織造的綾、綢、錦緞、紗、羅、緙絲、刺繡及杭州織造處織造的御用袍服、絲綾、杭綢等。
據(jù)悉,三織造織成匹料后再送交裁作、繡作、衣作,刺繡由如意館畫工設計彩色小樣。經(jīng)審后,按成品尺寸放大著色發(fā)交內(nèi)務府和江南織造衙門所屬的繡作進行生產(chǎn)。完成后陸路進京,如后宮所用則經(jīng)水運進京。
在這期間會用繡工近500人,繡金工40余人,畫樣過粉10余人,合計近千人。
如由一人刺繡則要用2年零5個月才能完工,在此期間內(nèi),穿衣人的體態(tài)甚至已發(fā)生了變化,聰明的工匠于是在織造階段就在面料邊緣留下了足夠的改動空間。
那一件龍袍的價格是多少呢?
在熊召政的《張居正》一書中,曾提到“隆慶皇帝生前比較節(jié)儉,給他制作的龍衣,價碼兒 ,卻也是二萬兩銀子一套”,而工匠透露的造價是四千兩銀子。
織繡專家宗鳳英曾談到,清朝一件刺繡龍袍的制作成本是1000兩白銀。
按照清朝的白銀價格2.83元/克,(古爺網(wǎng)上查到:1兩=37.3g左右,一兩白銀約等于140-150元)1000兩白銀相當于現(xiàn)在的14.2萬元。也就是說,清朝一件龍袍的制作成本,相當于今天的14.2萬元。
這放在今天來看,這衣服也是真的很貴了!不得不感嘆,當皇帝還是好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