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附屬國之九、清朝與尼泊爾的關系
民國建立后,袁世凱曾想邀請尼泊爾加入五族共和,可惜尼泊爾當時已為英印所控制。清王朝和尼泊爾的宗藩關系是非常現(xiàn)實的國際戰(zhàn)略關系。
清前期,拉達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馬拉雅山外諸國皆為中國藩屬。后英印展開對這些國家的兼并和侵略,諸國紛紛向中國告急。但其文報中將英印稱為”披楞“,昏聵閉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國,以為是一個什么遠方的小國,而沒有予以理會。拉達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馬拉雅山外諸國相繼淪英,英國進一步將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西藏和尼泊爾。此時的清王朝已對國際形勢有了明確了解,制定了結好尼泊爾,維護其藩屬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尼泊爾也懲于南麓諸國相繼淪亡的殷鑒,積極維護和中國的關系。
中尼的宗藩關系從國際法上大大延緩了英印侵略尼泊爾的進度,對我國西藏也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保護。太平天國運動擾亂大清國,尼泊爾曾上書清廷要求出兵攜帶大炮到中國內地助剿。中國婉拒。
十大附屬國之十、清朝與阿富汗的關系
清朝初年,阿富汗地區(qū)處于分裂狀態(tài)。1759年,巴達克山東面的博羅爾都遣使向清朝朝貢。1878年,英國占領阿富汗,清朗與阿富汗的交往遂告中斷。
清朝與周邊國家存在的宗藩關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宗藩關系表面上看來是一種以小事大的不平等關系,周邊國家要向清朝”稱藩納貢“;受中國的冊封,并由中國踢與印璽。而實際上這種宗藩關系只是維系中國和周邊各國友好關系的一種形式,并不具有統(tǒng)治和被統(tǒng)治的實質性內容。并且,作為宗主國的中國統(tǒng)治者,是以一種”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義態(tài)度對待外國的、原則上并不干涉藩屬國的內政。
中國統(tǒng)治者為了顯示自己作為”天朝上國“的富有與大度,總是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對朝貢者給予大量的賞賜,其價值遠遠超過朝貢者所進貢的物品,所以,各藩屬國總是樂于來華朝貢。有時中國統(tǒng)治者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也對各國來華朝貢的時間和規(guī)模作出種種限制和規(guī)定。雖然有些國家有時不按規(guī)定而提前來華朝貢,中國政府也都給予了熱情接待。再者,各國在來華朝貢的同時,也與中國進行了貿易往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