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發(fā)生在1969年,那一年全中國城市的人都將面臨一個”糾結(jié)”:到底讓誰走?
那個時候,有兩種情況,必須離開家鄉(xiāng)。
第一種情況:
1969年,國家認(rèn)可了第一批工人,由曾經(jīng)的農(nóng)民轉(zhuǎn)為工人,他們必須離開家鄉(xiāng),到國家指定的地方去干活。
這些人他們因為成為了國家認(rèn)可的工人,就可以把戶口移動到城市里面。
那個時候的人,特別崇尚城市戶口,為了拿到城市戶口,他們也會成為工人,況且那個時候工農(nóng)工農(nóng),工人比農(nóng)民地位高多了。
但是成為工人,意味著背井離鄉(xiāng),當(dāng)然這不糾結(jié),這是自己的選擇,也是名譽的選擇,可以理解。
另外一種情況就得糾結(jié)了。
那個時候上山下鄉(xiāng)特別流行,城市戶口的家庭,如果家里有多個孩子,就必須全部下鄉(xiāng)去,只能留一個人在家照顧父母。
那到底留著誰,就是個問題。
如果一家是三個女兒,那沒得說,留著最小的那個,如果一家是三個兒子,也一樣,那就留著小兒子。
但是有兒有女的,特別是兒子小女兒大的,那就特別不好處理,讓女兒去覺得不安全,讓兒子去覺得太小,總之就是特別糾結(jié)。
其實大多數(shù)人家,都不愿意讓孩子下鄉(xiāng),可是國家政策如此,又沒有辦法。
關(guān)鍵是下鄉(xiāng)后,城市戶口就沒了,只能變成農(nóng)村戶口,沒有發(fā)話,還不能隨便回家,否則要受到很嚴(yán)厲的處罰。
而住在光字片區(qū)的周家,就面臨著兩種情況。
家主周志剛是響應(yīng)國家號召,成為了中國的第一批工人,還取得了城市戶口。
曾經(jīng)他們是逃荒到這里安家的,如今嫣然成為了這里的正式住戶,把這里當(dāng)做家,當(dāng)做根埋在了這里。
周志剛是個比較想法的人,他非常支持國家的政策,同時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家庭過得好一點,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到重慶去干活。
而他的大兒子周秉義也要去下鄉(xiāng)了,他早已確定好了去兵團,他們那個兵團真的是按照軍人的規(guī)則來的,意味著他必須隨時服從命令,兩年有一次回家時間,時間肯定不是隨機的,必須是組織安排的。
作為工人,周志剛也是2年可以回來一次。
可他們畢竟不是同一個單位,就算2年期滿可以回來,也不是說到了就可以回來,還得聽從組織安排,意味著他們一家人將很長時間都聚不齊了。
為了紀(jì)念一家人最后在一起的時光,他找了一個照相機,給一家人照了一張合影,一人一張,剩余的放家里保存。
本以為只需要他自己和大兒子離開這個家就解決為了問題,誰知道村干部卻不放過他,專門找到了家里,逼著他們家必須再出一個人下鄉(xiāng)才行。
按照規(guī)定,家里有三個孩子的人家,就必須出2個。
周志剛有三個孩子,老大周秉義是兒子,老二周蓉是女兒,老三周秉昆也是兒子。
周秉昆還小,剛剛才初中畢業(yè)的年紀(jì),而周蓉讀完了高中,比周秉義大幾歲。
從年紀(jì)上來說,完全沒有糾結(jié),當(dāng)然是周蓉去可靠,可是從相貌上來說,那周蓉長得太漂亮了,在家里都招人惦記,如果出門去那不是挺不安全的。
有句話說得好,百姓愛幺兒。
周家也喜歡周秉昆,周母無法做出選擇,對于她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么要選擇呢?已經(jīng)走了老大,為什么還要老二和老三選一個呢?
她難過,無助,最后把這個難題交給了丈夫周志剛,周志剛直接拍板,當(dāng)然是周秉昆,他是兒子。
他心里也在滴血,小兒子不夠聰明,讀的書又少,說是讀到了初中,其實只有小學(xué)文憑,加上平時又不像哥哥姐姐那么愛看書,成績也沒有哥哥姐姐那個拔尖,他想法特別簡單,思維特別單純,將來去鄉(xiāng)下沒人照顧,不知要收多少罪。
可是不管怎么說,總比女兒去被人欺負(fù)好。
他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很為難的,但是他是大家長,不得不拍板決定,胳膊拗不過大腿,早晚都要走這一步,那是他能做得最好的安排。
做出決定后,周志剛和周秉昆就要遠(yuǎn)行了,因為周蓉沒有反駁,周秉昆又沒有意見,這件事解決后,周志剛就可以放心地出發(fā)了。
周志剛?cè)ブ貞c,他們就先把他送到了車上,然后又送走了哥哥。
看著周志剛即將離開,周蓉突然生出一計,她讓人抱住了她,然后讓周志剛把腦袋轉(zhuǎn)出來,周志剛以為是有什么話要對他說,結(jié)果被周蓉冷不丁來了臨別一吻,當(dāng)時他驚呆了。
但是他不知道,這是周蓉對他“最深的算計”。
周蓉一開始吻別父親的時候,我哭了,這一幕也許很多80,90后都經(jīng)歷過,改革開放后,很多父母都出門打工,而孩子被放在家里陪著爺爺奶奶,每一年這一幕都會上演一次,孩子看著父母離開,跑著哭著鬧著,最后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離開直到看不見。
多年后,當(dāng)再看到這一幕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眼里依然有當(dāng)初的那種哀傷,讓我情不自禁地落淚。
一開始我也以為是周蓉對父親的那種不舍,表現(xiàn)出來的父女情深,直到她偷偷離開了家,跑到了貴州和一個差不多和自己父親年紀(jì)般大的詩人在一起時,我才發(fā)現(xiàn),周蓉哪里是父愛情深,她是為了讓父親記住她的“愛”。
不管她后來的行為多叛逆,不管她最后多讓父親傷心,都希望父親通過這個特別的吻,想起她的好,能夠記住女兒愛他,能夠原諒她。
在那個年代,在那個時候,在那種背景下,在那個離別的瞬間,周蓉對周志剛的臨別一吻,將會讓周志剛記住一輩子,他怎么可能忘記女兒,怎么會記恨女兒,他會一直記得女兒對自己的愛。
這也是周蓉想要達(dá)到的目的。
想到這里,我是憤怒的,她竟然去利用一個生她養(yǎng)她的父親。
周蓉明知父母會反對,她還義無反顧地跑去了貴州,那個偏遠(yuǎn)的山區(qū)。
在周蓉眼里,愛情是她的全部,她可以不要父母,不要親人,但是愛卻不能不要,而她的愛又是片面的,她愛的是詩人的詩,就以為自己愛上他,她完全不知道這個人的底細(xì),也不知道這個人的好壞,一味地用愛情去判斷,最后迷失了自己,給家人帶來痛苦,給自己帶來不好的結(jié)局。
她如果提早說出來,或許這個計劃根本就實現(xiàn)了。
他知道父母不會答應(yīng),兄弟不會答應(yīng),于是她才來個先斬后奏,她知道這件事發(fā)生后,她將很長時間不被家人接受,特別是作為工人的父親,所以她才和父親分離時來了一個離別之吻,那是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歉意,也是小小的算計。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