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國》第一集,靳東飾演的陳望道攜《 宣言》原版欲回鄉(xiāng)翻譯,有衣衫襤褸背著大包抱著孩子疾奔的婦女撞了他一下,他定眼看看,沒有言語。
但他的臉上,表情肅穆,悲愴,又像是要愴然而淚下,仔細端詳,其實自始至終都鎮(zhèn)靜如刀削斧刻,讓人不忍直視。
那是一種深沉到內(nèi)心想要掀起千層浪,推翻萬座山,徒手攔刀救下哪怕一人,卻終歸強忍著選擇了在黎明到來前蟄伏,傾盡心血鑄造思想武器,致力于日后救大批中國人的堅毅而巨痛卻又特意克制的神情。
每條生命都可貴,有的人,憑一身勇猛,為國捐軀,引人震撼,讓人深思。有的人,偏居一隅,晝夜不停勞作,不辱使命,是為更多人更長遠的未來,兩種犧牲奉獻不可比較,都值得千古銘記。
后來陳望道回鄉(xiāng),見了同窗,聽這位叫做江流的教書先生,講述了自己無力救下丈夫已死,回鄉(xiāng)讓孩子認祖歸宗的婦人不被家族接納被掃出門之事,滿心滿眼的唏噓,并且自此有種悄然而說不清道不明的覺醒,陳望道只是靜靜聽著,沒有太多表情。
他對婦人的同情,定然是有的,但他深知,手無縛雞之力的他與江流,更應該也更能做的,是發(fā)揮自身所長,讓更多如婦人這樣的人,不再被欺負,任由族人與外敵人一手遮天。
身處黑暗里,躺平是容易的,大聲疾呼,精神崩潰,只是來自身體的本能反應,難的是振作,堅強,用雙手作劍,不斷去錘打銅墻鐵壁,哪怕只是鑿下一小塊頑石,也始終心有光明,也心懷希望。
陳望道在煤油燈下晝夜翻譯,母親把粽子剝開端到他的桌子旁,又顫顫巍巍舀出黃糖,給他蘸著吃,但他無暇顧及,在饑餓中,用粽子蘸著墨汁,思索宣言的要義,由衷地贊嘆,夠甜,夠甜了。
這一細節(jié),刻畫的不只是陳望道翻譯《 宣言》時的如癡如醉,還有他年邁母親從早忙到晚圍著灶臺不停歇的辛勞形象。
母親對他的支持,固然似乎是微小到不值一提的,無言又寂靜,但是,倘若是反對,爭執(zhí),指責,消耗,又怎會有那么重要的思想,真正成為 的思想武器,為國人指明方向和道路呢?
同樣的,在第2集中,代旭飾演的張人亞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回到家,用受傷流血的手遞給父親他最貴重的東西,嘴唇干裂出血,他全然不顧,只囑托老父親,這東西,比他的命更重要,一定一定要保護好,若他不在,親手交給黨。
他的父親先將東西放于炕下,又深覺不妥,轉(zhuǎn)而放入谷草深處,回首看見老牛,仿佛是一雙洞察世事的雙眼,更覺不妥,又刨出放入石磚縫隙中,但天上驚雷頻響,仍舊不放心,再轉(zhuǎn)別處。
晝夜更替,四時輪轉(zhuǎn),在街上,張人亞的父親見到了青年游行,高喊反對白色恐怖主義,一個青年被敵人的槍打倒在他面前,那一刻,他想到了兒子張人亞。
或許就在那時,他已經(jīng)知道兒子已死。
但他默不作聲,咽下巨痛,回家給兒子修了個衣冠冢,晝夜守候。
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他是一點點地老,還是一天天地老,或者,是一年又一年?
總之,他堅信兒子說的:紅色中國一定會到來!
到最后已經(jīng)分不清是張人亞一生為國為黨,還是他的父親半生獻給了黨和國家,又或是,父子同心,同命,才有了偉大的二大黨章這樣的珍貴物品留存中國。
無論身份是父也罷,母也罷,還是身為人子也罷,那一代代的人,為了新中國,的確是付出了太多太多,也因此,永遠值得銘記,緬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