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李煥英》教會我們惜親情、報春暉
時間:2021-02-20 15:1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打我記事開始,我的母親就是個中年婦女,所以我忘了她也曾是花季少女。” 《你好,李煥英》片末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無數觀影者的心弦,使人難以釋懷。銀幕前的每一個人眼眶里都噙著淚水。
《你好,李煥英》講述的是女兒穿越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與年輕未嫁的母親一起成長的故事。女兒賈曉玲因為不如別人而常常自慚,覺得自己給母親丟臉了,便假裝成遠房表妹撮合母親和廠長的兒子戀愛成家,想讓母親換個孩子。賈曉玲一邊強忍著即將不能成為李煥英女兒的失落,一邊盡力撮合這場看似美滿的姻緣。但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的最后,賈曉玲也終于知道了,母親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幸福,且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
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令無數人動容,一時間上了熱搜榜首位,同時也讓我了解到了電影導演兼主演——賈玲的故事。賈玲的母親在賈玲未成名前意外去世了,生前從未看過賈玲在舞臺上的演出,賈玲想借這部電影彌補自己的缺憾。此前,賈玲在我眼中一直是個為數不多的喜劇女演員形象:明知為一名女喜劇人不易,還不顧一切的進入導演行列。然而這一次她的處女作電影真的深深震撼了我,讓我見識到了她內心的一片柔軟,也被她不撞南墻不回頭的精神所折服。影片引起熱烈反響的原因不僅是電影本身幽默有笑點,更多的是真情的流露和賈玲想彌補母親缺憾時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賈玲無法讓母親親眼看到她演戲,也無法讓母親看到她的成就。影片告訴我們親情是無私的、包容的,也啟示我們行孝要趁早。
在中華兒女們的心中,家是情感的寄托,是心靈的港灣,因為家中有親情。杜牧的詩《歸家》中的一句:“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點破了在外奔波,贏取功名無果后歸家的心酸。在社會上,無論人們生活的是否體面,是否有功名利祿,是否遭受冷眼,家里親情都一直存在,家的大門都永遠為兒女敞開。親情是無私的、包容的,它不計較得失,在家里,我們永遠有臺階下。
誠如偉達的哲學家馬克思所言:“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為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最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的確!兒時父母教子女判斷是非曲直,關心子女是否吃好穿暖,是溫暖子女內心深處的一束光。長大后,子女理應照顧父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在意父母的喜怒哀樂。父母陪伴子女長大,子女應陪伴父母變老。
寸草心固然報答不了三春暉,但身為子女要盡力而為。很多人以為日子還長,父母還有時間等去孝順,卻忘了意外時常發(fā)生。正因為意外時常發(fā)生,作為子女更應該時刻珍惜親情,趁早孝順父母。切莫以為日子還長,等到親人不在了再懊悔,那將會成為畢生的遺憾。 李藝馨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