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小站 我來守護
時間:2018-02-23 15:4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橫亙在三秦版圖上的巍巍秦嶺山脈,因山勢險要,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天塹”,隨著西康二線鐵路的建成,“天塹”變成“通途”。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康鐵路南段最長的18公里鐵路隧道—秦嶺特長隧道,有9名平均年齡為27歲的鐵路電務人——安康電務段營鎮(zhèn)信號工區(qū)值守點的信號工,長期駐守于此,守護著列車的安全。
18組道岔、64架信號機、106個軌道電路區(qū)段、30多公里的區(qū)間……每天,他們要為這些設備把脈,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大年初二,霧染群山,筆者前往營鎮(zhèn)信號工區(qū),一路風景一路險,每每對面有汽車駛來會車,人都會手心出汗。
11時許,車子終于到達工區(qū),只見一群“小黃人”在軌旁忙碌起來。營鎮(zhèn)信號工區(qū)副工長高伍全介紹說,春運開始后,客貨列車開行量增加,每天有近40趟列車在線路上穿行,在工區(qū)管內42座高風險隧道群中,18公里長,最大埋深896米的秦嶺終南山特長隧道,日常養(yǎng)護難度在全路首屈一指。加上近期秦嶺都是大霧天氣,寒風凜冽,檢修工作難度極大。
11時10分,工友們簡單吃點泡面,準備天窗。點名分工、風險提示、健康詢問、安全宣誓、準備機具……今天的作業(yè)內容主要是利用30分鐘的垂直天窗對5/7#道岔進行集中檢修。“時間短、任務重、風險大,大家一定要仔細認真”鎮(zhèn)安電務車間主任劉發(fā)新再三強調。一切就緒,大伙兒背著2套近40斤的材料工具準備出發(fā)了。
我們走了近20分鐘,趕到2公里外的5#道岔處,站在50多米高的大橋上,不由得讓人心驚膽寒,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猶如刀割。“垂直天窗給點了,12時10分到12時40分,給點30分鐘……”大伙兒扎進袖口,仔細檢修,按照“一看、二扳、三修、四檢……”的標準化作業(yè)流程,不放過一個細節(jié)。
“這個天氣還算好,趕上下雪天,橋上最低溫度有零下七八度。”這個時段,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刻,盡管寒氣逼人,高伍全卻堅持不戴手套,“干手套,不利索,也不便于擦拭接點”借著頭燈的微光,高伍全布滿老繭的雙手凍得通紅。
13時整,所有檢修任務全部完成,仔細清點完攜帶的工具材料后,大伙兒準備返回工區(qū)。
“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趕緊用熱水溫溫手,然后美美地吃上一個晚飯。”脫下尚戴寒氣的衣帽,信號工們迎來一天最愜意的時刻。
(武鋒)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