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蔣余建:宜興紫砂陶杰出青年陶藝家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這是每個喜愛紫砂的朋友,內(nèi)心最真實的寫照。
紫砂壺,制作原料是紫砂泥,原產(chǎn)于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據(jù)考古研究,歷史上第一批紫砂壺,很可能制作于明朝正德年間,這樣算起來,紫砂壺至少有500年的歷史。
試想,紫砂壺從古人手里誕生,穿越歷史興衰,傳承至今,仍能大放光彩,那一定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不朽的力量。尤其近年,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很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而名家大師的作品又常常一壺難求。
(上圖:皮革笑櫻)
今天的江蘇宜興,仍是國內(nèi)最有名的紫砂產(chǎn)地,每天有幾十萬件作品運(yùn)往全國各地。
紫砂陶藝術(shù)仍在這里一代代傳承,五百年來,宜興的紫砂陶手藝人不計其數(shù),名匠輩出,為這里積淀了厚重的紫砂文化底蘊(yùn),形成了系統(tǒng)而龐大的紫砂制壺產(chǎn)業(yè)。
那么,紫砂壺傳承的到底是什么?
不只是技法,還有匠心。技法有盡,只是形式;匠心無邊,是紫砂壺的靈魂。
這里的每代人都是這樣度過的:汲取祖輩的制藝精髓,然后加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理解,融入自己獨特的靈魂,從而創(chuàng)造出與時俱進(jìn)的作品。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名師佳作,當(dāng)大師未成為大師的時候,她在哪里呢?
蔣余建,女,1986年生于江蘇宜興,是宜興 的紫砂陶藝蔣氏家族中的一員。十幾歲就開始跟著長輩制作紫砂壺。
(蔣余建正在把準(zhǔn)片的脂泥刮勻)
2005年,蔣余建正式在宜興紫砂二廠拜師學(xué)藝,在這里受過了很多紫砂界大師的指導(dǎo),在紫砂陶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她表現(xiàn)出很高的悟性和靈感。
2010年,蔣余建參加手工比賽,她的作品《皮革石瓢》榮獲金獎。
喜愛紫砂壺的人,一定都鑒賞過她這款《皮革石瓢》。
(蔣余建金獎作品《皮革石瓢》)
沒錯,這種非常具有現(xiàn)代風(fēng)格的新皮革紫砂壺,就是蔣余建首創(chuàng)的。
在宜興,這種技法只有蔣余建會做。仿生皮革是用她自制的工具,一點點做出來,皮革貼線是用清水泥一顆顆沾上去,用原礦泥料做出高仿皮革的效果,這是一種非?简?zāi)托暮蛯I(yè)基本功的技法。
紫砂陶技藝,不是單一的技術(shù),還要融入美術(shù)、藝術(shù)鑒賞等元素,蔣余建深知這點。
2013年以來,蔣余建多次赴北京參加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高級研究班培訓(xùn),以提高自己在藝術(shù)鑒賞審美等方面的水平。
近年來,蔣余建多次在全國各地參展并獲獎,在當(dāng)?shù)乇蛔u(yù)為“紫砂界 潛力的八零后藝人之一”,她的作品造型美觀大方,線條流暢,工藝精細(xì),深受紫砂愛好收藏者的喜愛。
(上圖:蔣余建作品《天地方圓》)
(上圖:蔣余建作品《子冶石瓢》)
經(jīng)常有客戶不辭辛苦,開車去江蘇宜興,找到蔣余建工作室當(dāng)面拜訪她,當(dāng)客戶知道她的年齡時,都驚訝于她是如此年輕,手藝卻如此老道純熟,稱贊她像三十年的老手。
(上圖:蔣余建的工作室)
雖然如此,這個80后的女紫砂陶藝家非常謙虛,行事低調(diào)。
“榮譽(yù)的光輝很短暫,只是對過去的總結(jié),而這個行當(dāng)是沒有止境的,一天不精進(jìn),只有自己知道,三天不精進(jìn),客戶全都會知道。”這是蔣余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
今天的蔣余建,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她常為了采集到上等泥料,由家人陪伴親自去采礦挑選。
(上圖:蔣余建和和家人在朱泥礦源采礦)
現(xiàn)在她每天都泡在工作室里,耕耘不輟,和丈夫一起做手工紫砂壺,幾乎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了12個小時。
孔子說:“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大概就是大師的境界吧。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大師和紫砂壺代表作品,這個時代早有大師在前。
你很難知道誰是下一個大師,但你知道,當(dāng)大師未成為大師的時候,她就在每個平凡而精進(jìn)的紫砂陶手藝人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