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蓬安一姐弟承家業(yè)“匠心”釀美酒
時間:2017-05-11 08:27 來源:南充日報 責任編輯:曉鋒
原標題:姐弟承家業(yè) “匠心”釀美酒——來源:南充日報
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用一顆“匠心”去生活、去工作,顯得尤為可貴。近日,帶著對“工匠精神”的探尋,記者來到蓬安縣蓬州小窖釀酒基地,深切感受到“工匠精神”正在這里傳承、沉淀和升華。
釀酒練就“寒冰掌”
走進小窖釀造車間,記者的眼光被一個揮舞鐵鍬的身影所吸引。他微微彎腰,鏟起剛剛從地窖里運出的酒曲,一扭身,一上提,一揮灑,滿滿一鐵鍬酒糟均勻地鋪在蒸鍋里?吹竭@一幕,記者似乎領略到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動作精準、細致、嚴謹,讓人感覺是在創(chuàng)作一件藝術品。
眼前的這名年輕人叫成春輝,是這家酒廠的第四代傳承人,年齡不到28歲,還是名大學生。每天早上8時許,他便開始一天的工作:將酒糟鏟到蒸鍋里,這個過程需要40分鐘。酒廠的工人們說,“鏟、起、落、灑”這些動作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專業(yè)的要求,每一鏟都要做到“輕、松、勻、薄、平、穩(wěn)、準”7字要訣。從這7字要訣中,讓人捕捉到 的“匠心”。
“專注、專心、專業(yè);精細化、標準化、 化;精、準、細、嚴。”成春輝說,這19個字完整地概括了成氏酒業(yè)所崇尚并踐行的“工匠精神”內(nèi)涵。他說,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當“工匠王”。
記者了解到,低溫發(fā)酵是成氏釀酒綿柔工藝中的獨特技藝。入窖溫度越低,發(fā)酵過程就越緩慢,發(fā)酵時間就越長,最終才能累積更豐富的微量元素。
記者看到,在降溫過程中,溫度都是靠手來測量的。師傅們的技藝非常嫻熟,而他們的手掌也被形象地稱作“寒冰掌”:由于長期接觸酒醅,手變得雪白。更令人叫絕的是,用手測出來的溫度跟溫度計相比竟絲毫不差,據(jù)說這是成氏酒業(yè)釀酒人傳承下來的獨門絕技。
三寸之舌品佳釀
說起成春輝,不得不提他的父親成鳳權。成鳳權是蓬安老酒廠的總勾兌師,由于祖輩都釀酒,他從小就對釀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從父輩身上學得了一身釀酒本領。
成鳳權記憶最深刻的是父親教他釀酒時說的一番話:“學烤酒要專心、耐心,烤酒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過程繁瑣,不似表面看起來那樣容易,不能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利就氣餒。若想在此有番作為,須下苦功夫。”這番話對成鳳權的釀酒生涯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他一直對品質(zhì)的不懈追求。
后來,成鳳權成立自己的釀酒作坊,注冊“蓬州酒”商標。2000年冬天,一次釀酒過程中,成鳳權不慎跌倒在滾燙的鍋中,造成全身70%燙傷。
為了照顧父親,女兒成春梅毅然放棄學業(yè),一邊照顧父親,一邊到酒廠學藝,并對品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為酒廠的品酒師。
怎么去品評在常人眼里看起來幾無差別的白酒呢?“品酒,就是要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成春梅介紹說,品酒時一般飲用1毫升的量,鋪滿舌面即可。“舌頭的不同部位對味覺的感受不同,舌尖對甜味、咸味比較敏感,舌頭的兩側(cè)對酸味感受明顯,而舌根對苦味分辨更加準確。”成春梅解釋說,蓬州酒采用小窖釀造工藝,在淡雅濃香的基礎上更加醇厚綿柔。
“白酒的原、輔材料包括秈米、高粱、大糠等,我們會對其進行嚴格的檢測、驗收,符合標準的才會選用。”成春梅告訴記者,有一次,原材料里有一批高粱因淀粉含量相差0.23%,她當即要求退回,直到發(fā)來的高粱完全符合要求為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