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新京報評小鳳雅去世 節(jié)奏太容易被帶
時間:2018-05-26 10:4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凌君
  原標題:新京報評小鳳雅去世 節(jié)奏太容易被帶

   節(jié)奏太容易被帶,人們太容易憤怒。

▲小鳳雅及其母親。▲小鳳雅及其母親。

  文 | 王言虎

  去年9月,2歲半的女童小鳳雅患視網膜母細胞瘤,其母親在網上募捐引發(fā)關注;4月,有志愿者在網上稱,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籌款后選擇放棄治療;5月4日,小鳳雅不幸離世,指責其家人騙捐的聲音加劇,質疑聲也在那篇題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熱傳后達到頂峰……連日來,小鳳雅事件持續(xù)發(fā)酵。

  遺憾連著憤怒,成了很多網民在此事上的反應。不少人順著網帖爆料,將矛頭指向小鳳雅家人。這其中,上述爆款文章提供的信息,如其家人籌到15萬善款卻“救兒棄女”,還拒絕償還善款等,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時間,指斥小鳳雅家人“利用女兒的重病行騙”的聲音甚囂塵上。

  但在更多機構媒體跟進后,事情呈現出了更多面相:如有基金會確認,小鳳雅母親帶兒子治兔唇的錢是該機構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術;據其爺爺還原和募捐平臺介紹,募捐金額共計3.8萬余元,而非網傳的“15萬元”。當地官方調查組也回應,“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是,籌來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療上了”。

  由此基本可以判斷,那些籌到了錢卻不為女兒治病的說法有失偏頗。至于籌款數額、其家人到底有沒有盡心給小鳳雅治療,家人與志愿者、網友各執(zhí)一詞,仍難判斷。

  但在這些事實確證之前,網上掀起的對小鳳雅家人的道德批判卻一浪蓋過一浪。有網絡大V就直言:“小鳳雅疑似被親生父母虐待致死”;有人說,“地獄空蕩蕩,小鳳雅的父母在人間”;還有自媒體以漫畫形式,腦補其家人被弟弟欺負、被爺爺奶奶嫌棄、因為和弟弟吵架而被媽媽“暴打”的場景……

  小鳳雅父母以救她的名義籌了款,卻沒有救活她,確實可能引致“不盡心治療”的質疑?刹坏貌徽f,現在太多的質疑,都只是來自單方信源或網友強加的腦補,而沒有多少實錘。

  我們看到,這兩天的輿情風波中,不同志愿者、自媒體紛紛發(fā)聲,而小鳳雅家人呢?

  到目前為止,涉事各方的發(fā)聲頻次與音量嚴重不對稱。我不敢說,小鳳雅家人說的就必定是事實,可至少我們應該“兼聽”,避免主題先行地“扔道德石子”。

▲水滴籌方面的聲明。據調查,小鳳雅家人從其他兩個平臺募捐得的資金約3萬。▲水滴籌方面的聲明。據調查,小鳳雅家人從其他兩個平臺募捐得的資金約3萬。

  在此事件中,小鳳雅家人在為女兒籌款和治病過程中,確實得到了公益組織的很多幫助。若果真挪用了善款,或許確應致歉。

  但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慈善的施受兩端,可能存在雙方話語的不對等。慈善行為一旦出現糾紛,掌握話語權的組織、志愿者可以通過不同平臺發(fā)聲。而被救助的一家,可能在輿論場中天然失勢。特別是小鳳雅家人不在城市,這意味著其與網絡世界的連接通道很多時候是屏蔽的。

  這并不是要為其家人辯護,而是想說,雖然他們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聲音也該被傾聽。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該被索垢尋疵。在事實確證之前,不輕易出惡語,也是應有的克制。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女邦網 IT人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