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良的格局
張良這個人出身好,是韓國貴族,想的事兒跟另外兩位“漢初三杰”蕭何、韓信完全不一樣,格局也是大得很。
他幫著劉邦運籌帷幄打下江山之后,就主動讓賢,不擔任具體的官職,沒事出去游山玩水,日子過得那叫一個逍遙。劉邦說要給他三萬戶,讓他在齊地隨便選,要知道蕭何、曹參都沒這待遇,3萬戶在當時最起碼也是三個 縣封地了,這份原始股可是非同小可的,不過張良卻一口回絕了。他最后只跟劉邦要了當初他們見面的地方——留縣,一個不大的小縣城,但卻盛滿了他跟劉邦的回憶,同時也是在提醒劉邦——莫忘初心。
張良這一手玩得真是太漂亮了。從他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從來都不是那種膽小怕事的人,一個敢于雇刺客刺殺秦始皇的人,無論如何都算得上是一個勇者了,更何況他還扶著韓王成在韓國故地搞了那么久的復(fù)國運動。但張良卻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可以散盡家財只為找人刺殺秦始皇,也可以為了恢復(fù)韓國河山拋頭顱灑熱血,直到為了誅暴秦,來到知音劉邦的身邊,等劉邦滅了秦,又統(tǒng)一了天下,張良飄然而去,深藏功與名,只是因為他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
單就這個格局、這份灑脫,張良就不會是呂雉誅殺的目標,何況張良還對呂雉有恩呢。
二、張良對呂雉的恩情
總看有人說劉邦、呂雉這兩口子嗜殺、殺功臣之類的言語,實際上是太不了解他們了。仔細看看他們殺的都是些什么人?臧荼、彭越、英布、韓信,哪一個不是一方諸侯?最初跟著他們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哪個被他們殺了?就一個盧綰,自己把自己跟他們劃等號了,才跑去了匈奴。
當初劉邦落草,呂雉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險些被人輕薄,獄卒任敖站出來阻止,救過呂雉一次,待到呂雉執(zhí)政時,還破格將其提拔當了三年的御史大夫;劉邦想廢太子,周昌站出來據(jù)理力爭,呂雉聽說后,竟跪謝周昌。單從這兩件事兒,就能看出來呂雉絕非冷血之人。
張良于呂雉的恩情也是發(fā)生在劉邦想要廢太子之時。
太子劉盈是呂雉的獨生子,從小就吃了不少苦,長大以后也養(yǎng)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尤其是面對曾經(jīng)把自己踹下馬車的父親劉邦更是不敢言語。反觀戚夫人的寶貝兒子劉如意,打小就受劉邦寵愛,自然敢說敢做,時間久了就更招劉邦待見了。此消彼漲之間,劉邦也不由得不動換太子的心思。
呂雉感受到了深深的危險,雖然有周昌幫助,但力度明顯還不夠。于是,呂雉就想起了張良,他雖然不問政事,但如此大事應(yīng)有妙策。于是,呂雉便叫哥哥呂澤去軟硬兼施,終于討來了一個計策,即請商山四皓助力劉盈。
所謂的商山四皓,實際上秦朝末年的四位博士,只因隱居于山林之間,且皓首(即白頭),才有如此雅號。劉邦也早就聽說這幾位的德行才能高人一等,只可惜幾次去請都沒請出山,結(jié)果呂澤帶著劉盈的親筆信,言辭懇切間竟把他們請出了山。等到宴會之時,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到劉盈身后,頓時就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這個事兒辦成了,呂雉該念誰的好呢?自然是張良了,又怎么會想殺他呢?
最后,張良瀟瀟灑灑地活到了公元前189年,此時,蕭何已死了4年,而最年輕的韓信則已經(jīng)死了7年之久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