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土豪”蘇洵,租不起京城豪宅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原是“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的浪子,27歲始發(fā)奮讀書,而將生業(yè)交付妻子程氏。程氏帶著孩子,僦居眉山縣城紗轂行,經(jīng)營商業(yè),不出數(shù)年,遂成富家。而蘇洵也得以篤志于學(xué),卒成大儒。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年),蘇洵領(lǐng)著兩個兒子入京備考。眉山“土豪”蘇洵卻租不起京城的豪宅,只能退而求其次,寓居京郊的興國寺浴室院。
宋朝人口流動較頻,來京常住與暫住的異鄉(xiāng)人都得尋個棲身處。因此,成為都城的房東就等于手持一張長期飯票。蘇東坡的一個堂兄長住開封,因有數(shù)間屋宅出租,日子過得優(yōu)哉游哉。宋仁宗的重臣夏竦,見租賃業(yè)前景大好,就在京城廣置地產(chǎn),大辦旅館,成為汴京最有名的“包租公”,“邸店最廣,日入極豐”。
“樓店務(wù)”是宋代的公租房,租金低人氣高
然而,夏竦還不是京城最大的業(yè)主,比起“店宅務(wù)”還差得遠(yuǎn)。店宅務(wù)原名“樓店務(wù)”,是經(jīng)營各地公有宅地的“房管局”,負(fù)責(zé)房屋的租賃、修繕、管理諸務(wù)。公用宅地的出租房即為我們現(xiàn)在的“公租房”。
宋代公租房以其較低廉的租費,吸引了大批平民入住。據(jù)官方統(tǒng)計,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開封府共征收134629貫?zāi)曜,開封樓店務(wù)所管的房屋計有26000余間,依此可算出,開封府宮舍的月租約在450文上下。據(jù)程民生教授的《宋代物價研究》 記載,宋代普通百姓日收入約是100文,上焉者或達(dá)300文,而北宋的單日 生活費約為20文,算下來,一個5口之家只要有2個有收入之勞力,刨除必要的開支,每月還能節(jié)余3貫即3000錢,支付京城400到500文的公家租金當(dāng)是綽綽有余的?磥,在非科考黃金時段,房租并未成為普通百姓不可承受之痛。
靠賣燒餅,武大郎租下一棟兩層小樓
對于宋代房租尚未貴得離譜的觀點,我們亦可證之于元末明初成書、以北宋末年為時代背景的《水滸傳》。古典小說雖不可當(dāng)真史看,卻能反映古代社會的一些側(cè)影。《水滸傳》 人物武大郎,別看他矮小懦弱,卻能光靠賣幾籠蒸餅,而在山東清河縣租上一棟獨門獨戶的兩層小樓,還能將潘金蓮養(yǎng)在家中,供得起她的脂粉錢。除《水滸傳》外,歐陽修筆下也記載了一戶賣餅人家的房租,他們每月只需交180文的房錢:“開餅店為活,日掠房錢六文”。
潘大臨混得還不如武大郎,確在情理之中。古時的文人只有一條出路——金榜題名,除此別無他途。但是,科舉之路偏偏是世上最窄的路,古人以“千軍萬馬行過獨木橋”喻之,實為妙喻。潘大臨終身不第,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到手功名,憑何自存于世呢?幸巧他認(rèn)識了蘇東坡這片“及時雨”。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蘇移居汝州。他在赴汝前,將“東坡”之田和“雪堂”居所交給潘大臨兄弟照管。東坡田園雖不廣袤,卻足以讓潘氏兄弟免于饑寒,潘大臨再也不用忍聽那些令人晦氣的索租聲了。
所以說,悲劇啊。想想當(dāng)下,再想想宋代,突然神情恍惚起來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