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安土重遷”習俗的影響,許多老人更愿意待在熟悉的老舊小區(qū)。公共、涉老設施成為考驗社區(qū)適老程度的一大指標。西南交大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一帆稱,就目前而言,許多社區(qū)的設計并未做到“老齡友好”,并沒有方便老年人出行、上下樓梯的輔助器具,道路、照明的無障礙建設也有待提高。
在家中,92.7%的老人會選擇看電視聽廣播,50%老人會散步或者慢跑。此外,打牌下棋、種花養(yǎng)草也是老人熱衷的活動。上網則成為老人最不會選擇的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僅有4.3%老人經常上網。此外,四川老人旅游的欲望也較低,71.3%老人沒有第二年的旅游打算。
健康狀況
86%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
各類疾病正在威脅著老人的幸福感。
調查顯示,4.2%的老人一年住院三次及以上。86%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其中骨關節(jié)病(包括骨質疏松、關節(jié)炎、風濕、椎間盤疾病等)以51.3%的占比最為突出,其次是33.2%的高血壓患者,再次是胃病、心腦血管疾病。
對于普遍四川老人來說,看見要比聽到來得稍難一些。40.7%的老人面臨著看不清楚的麻煩,而在戴助聽器情況下,64.6%老人能輕松地聽清楚,26%的老人則需要別人提高音量。
老人的健康意識不夠,是調查者的一大感受。首先表現(xiàn)在疾病預防上,45%老人從不鍛煉,41.6%的老人一年沒有體檢。調查中,26.6%老人在受訪前生過病,但患病后,只有83%的老人會就醫(yī),14.1%老人憑經驗治療,2.9%老人沒有做任何處置。
在健康自評階段,就婚姻狀況而言,有配偶或離異的老年人覺得自己健康狀況好的比例,高于喪偶或從未結婚的老年人。就地區(qū)而言,成都、廣元老人健康自評相對較好。部分老人認為就醫(yī)有困難,超過半數(shù)老人認為醫(yī)院收費太高,37%老人擔心排隊時間長,28%老人則害怕手續(xù)繁瑣。
調查顯示,老人看病主要依靠報銷,不能報銷的部分主要由子女或他人支付。調查也透露,老人健康風險意識較為薄弱,全省范圍內,只有3.4%的老人購買了商業(yè)健康保險。
經濟狀況
川人養(yǎng)老錢平均3.5萬元
此次調查顯示,大部分老人沒有養(yǎng)老儲蓄,晚年生活保障面臨較嚴峻的挑戰(zhàn)。四川老人養(yǎng)老錢平均約為3.5萬元,但66%的老人與配偶并沒存養(yǎng)老錢,還有7.5%老人認為自己被“啃老”。
去年家庭總開支、去年家庭總收入成為影響老人主觀經濟狀況充足感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而“現(xiàn)在有從事有收入的工作”,“子女是否在啃老”分別成為影響男女老人充足感的第三大因素。而調查顯示,老人收支平均都較低,四川老人平均月固定收入約為1098元,而月均各項支出總和平均為270元。
據(jù)調查,四川養(yǎng)老金覆蓋率約為86.8%,就性別而言,女性領取養(yǎng)老金的比例低于男性1.9%。而在醫(yī)療保障方面,98.6%老人享有至少一種醫(y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以52.1%的占比,成為覆蓋面最廣的保險種類。
在老人享受過的優(yōu)待,最多的就是免費體檢,其次是公共場所門票減免,包括公園門票、旅游景點門票、公共交通票價等減免形式。
楊一帆認為,讓老年人“老有所為”是解決老人經濟狀況和幸福感的一大法寶。部分子女應當摒棄“老人是包袱”的錯誤觀點,鼓勵老人將自己視為社會財富,使之自理,融入社會,重新發(fā)現(xiàn)認識的美麗。
楊一帆建議社會能夠搭建老年人才市場,把老年資源納入各類人才中介組織和機構服務范圍。充分發(fā)揮老人長期積累的知識、技術、經驗和人際關系等優(yōu)勢。(記者 毛玉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