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簡單來說就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從1899年第一片刻有文字的甲骨被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的百余年間已經(jīng)有超過15萬片的甲骨文陸續(xù)出土(大部分在河南安陽)。通過整理和研究,相關學者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主要流通于商朝晚期,是王室貴族用于占卜和記事的載體。那么,用于占卜的甲骨和用于記事的甲骨在外觀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商朝人又是如何將它們加以區(qū)分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商朝人占卜的過程。第一步,用小刀將龜甲上的殘存的皮肉、筋、軟骨、脂肪等組織悉數(shù)去除干凈,隨后將徹底弄干凈的龜甲或獸骨在清水中洗凈并曬干;第二步,由負責占卜的官員(商朝時叫貞人)在龜甲的背面鉆孔,在即將完全穿透時停手,然后用火炙烤鉆孔的位置。隨著溫度升高,龜甲的正面就會從鉆孔處周圍不斷裂開,在噼里啪啦的聲響中形成一道道裂痕。商朝人將那些被烤制出來的裂痕視為“兆”(有先兆、預兆的意思)。占卜官根據(jù)這些兆來判斷吉兇,并將占卜的結果刻錄在龜甲或獸骨上。至此,一塊完整的占卜甲骨就被制作完成了。
如果只是用于記事,就省去鉆孔和火烤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在曬干的甲骨上面刻字。那些沒有火烤痕跡的龜甲,自然就成了記事專用甲骨。
由此可見,區(qū)分一片甲骨文究竟是用于占卜還是記事,只要看一眼上面有沒有火烤的痕跡就可以了。
除了有沒有火烤的痕跡,從甲骨文的材質上也可以大致判斷其的用途。有學者認為,烏龜由于長壽,在古代一直被認為是有靈性的神獸,所以占卜時所用的基本都是龜甲,而用于記事的則相對沒那么講究,除了龜甲之外,也可以將文字刻在;蜓虻募珉喂巧稀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