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大一女生向母親要4500元生活費
時間:2019-09-05 12:0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有感于大一女生向母親要4500元生活費
據澎湃新聞網9月4日報道,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某些家庭的子女根本不知道父母的錢是用血汗掙來的,不是大風給刮來的,花錢如流水。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父母從小把孩子慣壞了,從小就養(yǎng)成了隨便亂花錢的壞毛病。所以,當那些會花錢的孩子上了大學之后,他們就會把父母當成銀行老板和印鈔機,他們根本不知道父母是怎么省吃儉用省錢的;所以,大家才會通過新聞媒體看到一個大一女生向母親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的帖子,并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如果再不拒絕女兒的無理要求,就把她毀了;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就干脆讓她退學回家打工去,讓她自食其力。
平心而論,父母有養(yǎng)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作為成年人子女絕不應該向父母提出無理要求。作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應當理解父母是如何支撐這個家的,作為子女應當如何為父母分憂,而絕不是給父母增添無法承受的經濟負擔。尤其是作為大學新生,已經踏上了社會實踐的新起點。高中畢業(yè)之后考上大學,更應該知書達理,善解父母許許多多的不容易,并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而不是只知道索取。
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大家都會計算家庭收入,大家都可以問一問自己的父母家里每月需要支出多少生活費用和各種社會應酬費用,看看家里每月能省下多少錢,讓父母為自己的未來積攢一些必要的積蓄。說實話,哪一位父母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不是用在了子女身上?父母之所以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花錢,就是因為掙來的錢是有限的,花錢必須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不該亂花的錢,絕對不能花。只有精打細算,省吃儉用,一個普通人家的日子才能細水長流,把日子過好,才能讓全家人面帶笑容,知足常樂,安居樂業(yè),子孫滿堂,和和睦睦,四海為家,相敬如賓,尊老愛幼,和和美美,其樂無窮。
如果子女大手大腳亂花錢,父母就是百萬富翁,也擱不住子女們揮霍浪費。如果子女們只會花錢,不會掙錢,父母的錢就是一個死水坑,而絕不會變成活水坑;如果子女們都在上學花錢,更需要服從父母的周密計劃,增強自我的管控能力,不要養(yǎng)成亂花錢的壞毛病。只有全家男女老少齊心協(xié)力,這個家才能和氣生財,這個家才不會相互埋怨,鬧不團結,讓世人笑話。如果父母不吃不喝每月只能掙來3000元錢,女兒上大學卻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讓父母的日子怎么過?
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子女們的無理要求必須從小開始拒絕,千萬不能等到孩子們上大學的時候再去拒絕。正如老輩人所說,桑條必須從小擰,到大擰破手;正如古人所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就是說,每個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質,都是從小通過父母的一言一行形成的,絕不是一朝一日養(yǎng)成的。只有通過良好的家教和家風教育,才能讓孩子們通過日積月累健康成長。
在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要滿足子女必要的需求,這是不能否認的。但是,不能脫離自己家庭的實際去滿足子女們所有的要求,脫離家庭實際的要求必須予以拒絕。除非是特殊情況下屬于正當的脫離實際要求,父母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們的要求。而且,那種特殊要求一定會讓孩子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更大進步,那才是值得支持的特殊要求。
因此,面對大一女生向母親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的要求,那位母親理的拒絕是對的,這是不能討價還價的。如果生活費不夠用,讓女兒通過勤工儉學維持自己的合理開支。只有讓她去體驗生活和社會實踐,大學生才能樹立理智的消費觀念。如果成都市已經有6所高校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達3千元,那真是奢侈的生活消費,他們真是在肆意踐踏“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勞動成果。如果大學生根本不懂得如何做人,大學文憑的那張紙真的一文不值;如果大學生根本不懂得感恩父母,只知道大手大腳亂花錢,那真是不孝之子和不孝之女。
而且,筆者在河南豫北新鄉(xiāng)的某所高校大門口觀察了很長時間,那些經常叫外賣的大學生不見得家里很有錢,但是他們卻會毫不猶豫地經常叫外賣,而不去大學校園里的食堂買飯。如果這樣消費,每月生活費3000元至4500元,大學生們是能花光的。因為,除了叫外賣,還有別的消費項目。如果大學生們在大學里能夠在老師指導和教育下學會怎樣做人,那些“可憐的父母”們就謝天謝地了!因此,筆者更希望國家教育部要求每一所高等學府給大學生開設一門感恩父母和尊老敬老的課程。只有讓大學生們的靈魂受到無污染的凈化,大學生們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絕不是只會揮霍浪費父母血汗錢的庸才。(郭喜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