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最憶當年“割草”時
時間:2018-04-28 10:3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巴爾扎克說:“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欲望。”像我們這批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人,至今回想起來,童年的日子“美妙”談不上,“一朵花”也不鮮艷,要說“一顆種子”,那還頗有些貼切,那“懵懵懂懂的聰明”中,活動倒是“永遠不息”。作為生于大山長于大山玩于大山的孩子,最最令人回憶的,莫過于“割草”了。
 
  這里所說的“割草”,不是豬草、馬草,在老家是“割牛草”的簡稱。在我們山里,耕田耙地全靠水牛作動力,因此又稱“耕牛”,要是誰敢偷牛,那就不是一個“強盜”了得的事情,“破壞生產(chǎn)”的罪名是背定了。為了多掙點“公分”,好多人家都養(yǎng)著“耕牛”,而“割草”的任務基本都落在半大孩子們身上。“割草”是辛苦的,但這人世間就是這樣,好多其實并不那么愉悅的事情,卻能夠成為永恒的記憶,并且歷久彌新。就像這“割草”,確實讓童年生活充滿了別樣的情趣,似乎比現(xiàn)在的孩子充實得多,有趣得多,快樂得多……大凡那個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時光基本上是在草背筐里度過的,那是童年生活的“主旋律”,至于讀書學習,只不過是生活旋律中一個小小的音符而已。而割草的日子,雖說辛苦,但令人回味的東西確實太多,清苦中的快樂與情致,足以讓人相伴一生。每每憶及那段酸甜苦辣咸都有的日子,就有一種莫名的感慨從心中泛起。
 
  關于讀書,印象還是有的,不過已經(jīng)不是最憶。那時的學校是一所破舊的村小,老師也是臨時找來的,不認得拼音,只教我們認字讀課文,究竟是怎么教的,已經(jīng)全然沒有了感覺,只是無端地覺得那時候讀書就是到學校里混過半日的時光罷了。每天只有上午三節(jié)課,還要上點體育、音樂,背點語錄、口號什么的,剩下的光陰還有幾何呢!只要沒有和同學打架,老師們都很寬容,至于作業(yè)是否完成,課文是否背得,都不再重要。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也樂得清閑自在。下課的時間,除了跳個皮筋踢個毽子開個玩笑,就是三三兩兩地就談論那兒好割草。
 
  半日時光轉(zhuǎn)瞬即逝,下午便是我們“自由”的日子。說“自由”,那只是說不被老師管著家長看著而已,其實任務還重著呢!孩子們大大小小的三三兩兩約好,吃罷午飯就背著背筐出門。村子東山下的那一大片有青石黑石有野草野花有灌木喬木有野雞山羊,還有蟬哥蟬妹猴子猴孫鳥姐鳥弟的充滿童趣與神奇的地方,便成了我們童年的“根據(jù)地”。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以“割草”為主題,演繹了太多的大大小小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唯一感到愧疚的,莫過于那次吃“山枇杷”了。“山枇杷”是家鄉(xiāng)的一種小野果,成熟時有指頭大小,紅紅的,甜甜的,是我們兒時的最愛。那天我和小芹順著溪岸往東走,走著走著,小芹用手一指,說:“看,山枇杷!”我隨手望去,只見一株矮矮的山枇杷紅得那樣的晶瑩,我立時嘴里唾津潛溢了。小芹走在前面,先摘了一顆放在手里。我心里著急,急中便生出“智”來——我對小芹說:“慢慢摘,我們都不吃,一起摘好后再分成兩份,然后抓鬮。”小芹似乎覺得這樣很公平,爽快地答應了。
 
  我心里暗暗高興,只揀又紅又大的摘;而小芹呢,認認真真地挨個兒摘去。只一會兒,這株山枇杷就被我倆一掃而光。此時,我手里的枇杷晶瑩剔透,而小芹手里卻全是“次等品”。我得意極了,張大嘴巴,將一大把山枇杷“塞”了進去,來不及細細咀嚼就吞了下去,還望著小芹笑。小芹望著自己手中的“小枇杷”,淚水無聲地從眼里滾落,只好將那“次等品”放入口中,一聲不響地到一旁呆呆地坐了好一陣,但始終沒有哭出來。我瞬間就為我的“聰明”后悔了,看著委屈的小芹,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不知道怎樣去安慰。后來長大了,小芹也遠嫁他鄉(xiāng),也許,她早就記不得這“山枇杷”的事兒了,但我卻歷久彌新,揮之不去,那一份歉疚,看來已經(jīng)無法彌補。
 
  不過,這“割草”中的更多故事,都是那樣令人回味。這東山下的石頭們,用趙本山的話說,長得就有些“違規(guī)”。它們或斜或正,或擱或疊,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真是奇形怪狀,布局神奇。特別是那些斜擱的石頭下,往往有屋子般大小的空隙,相當于巖洞,里面可以乘涼,可以避雨,更可以辦“鍋鍋宴”(過家家的俗稱)。說起這“鍋鍋宴”,是孩子們的又一最愛,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說起“野炊”都勁頭十足。當然,那時是不敢從家里帶米帶油帶菜去辦“鍋鍋宴”的,因為家里根本沒有這些可帶之物。不過,我們小孩子們自有妙招,每天“安排”一個人從家里偷偷帶一個盅子或小盆,還拿一點鹽巴,一盒火柴就可以了。
 
  在這些天然的“洞府”里,我們找來干柴、野菜,支起“鍋灶”,就開始煮菜。開火了,從“石洞”中冒出縷縷“炊煙”,如果同時有“幾家”開火,那整個地盤就煙霧繚繞,比現(xiàn)在用電腦特技制作的“神仙境界”要現(xiàn)實得多,逼真得多,有趣得多,F(xiàn)在想起來,蒲松齡筆下的神仙洞府恐怕也不過如此,或者遠遠不及呢!雖說家里沒有可拿之物,但山下林中野菜不少,什么苦齋菜、柴胡葉、酸姜桿、野蕨菜、糯米菜、紫蘇麻等等,都是我們的美味。煮出的野菜雖說“有鹽無醋”,但我們都吃得有滋有味,有時連湯也喝完。
 
  這樣的“調(diào)皮事兒”,大人們也不是不知道,但只要我們把“割草”的基本任務完成了,由于生活緊張,他們也就睜只眼閉只眼。有時偷偷刨幾個集體的紅苕煮來吃了,他們知道后也就吵上幾句,不去深究的——只要沒有弄出大亂子來。
 
  這樣的“巖洞”,名副其實的冬暖夏涼。我們最喜歡夏天。夏日里,哪怕烈日炎炎,但“洞”中依舊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很是叫人愜意。在這樣的“仙府”中,除了辦“鍋鍋宴”,我們還“走六子”、“打仗”、“唱山歌”、“擺龍門陣”(講故事),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于這“擺龍門陣”了,因為我是“節(jié)目”的“主角”。
 
  最初,我擺的“龍門陣”都是從只上過半年私塾的爺爺那里聽來的,什么盤古王、比干丞相、孫猴子爬馬桑樹等等,故事雖然亂七八糟,但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最有趣的,莫過于我十四歲輟學在家的那段日子,不讀書,上午就出門“割草”了。由于有了點文化,便不再只滿足于爺爺那些零碎的故事。我一遠房外祖也是有點文化的人,他買了一套《西游記》,分上、中、下三集,看在我是外孫中較有文化的人,便答應借給我看,先拿上集,看完后再調(diào)換中集……那時的興奮勁呀,真的是無法形容,一個晚上要看好多回呢!
 
  那段時光,我最為難忘。晚上看書,白天一定要把故事講給同伴們聽,也不知是“鞏固”,還是“顯擺”,不過他們都非常樂意聽,有時甚至還送我的牛草。每日,我們完成割草任務后,或選擇寬闊一些的地方,中間或一側(cè)有較高的石頭的;或選擇寬敞一些的“巖洞”,也布置好場地。講故事時,我或站在中間,或立于高高的石頭上,他們則圍坐四周或下方。我的講解十分投入,可謂口、腦、手、足、身并用,講到激動處手舞足蹈,講到傷心處流淚嗚咽,“聽眾們”往往也隨著我的舉動而呼,而跳,而舞,而泣……那情那景,現(xiàn)在回想起來,簡直就是天然的評書。
 
  除此之外,大伙兒覺得同樣有趣的游戲恐怕算是“打碼兒”了——
 
  開始割草前,大家選定一處較為平坦的地方,在地上豎一根小木棍,這就算“碼兒”。然后在一定距離外劃出一條線(相當于跑步時的起跑線)。準備停當以后,便四散開來,每人割一把草放在一起,而后依次站在“起跑線”外向“碼兒”扔自己的鐮刀。扔完后,大家去量誰的鐮刀離“碼兒”最近,每人的一把草就全歸他了。這樣,大家一陣嘻嘻哈哈,半天時間一轉(zhuǎn)眼就過去了,結(jié)果是有的人滿滿一大筐,而有的只有少許的一點,每當這時,贏得多的都要分一點給別人,以示大家的“精誠團結(jié)”。由于這項“活動”帶有賭博的性質(zhì),大人一般都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們常選那種偏僻的地方玩,然后大家都約定緘口不語。當然,有時也不免出一兩個“叛徒”,被“告密”后,輕則一頓批評,重則屁股挨上一頓棍子。盡管如此,“打碼兒”的游戲仍在割草的孩子們中間繼續(xù)著……
 
  歷史得天空中斗轉(zhuǎn)星移,歲月的滄桑里日出月落。童年,就這樣在“割草”中飄得很遠很遠,家鄉(xiāng)東山下的那些“神仙洞府”早就荊棘密布了,因為好多年不曾有我們那樣的孩子進出。然而,要問何事最難忘,最憶當年“割草”時!是呀,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時代怎樣變遷,觀念怎樣轉(zhuǎn)變,割草的那些事兒,仿佛就在昨天一樣。不管是歡笑與爭執(zhí),追逐與嬉戲,甚至于像對小芹般的“欺負”,都時時縈于耳畔,浮于眼前,憶于心中,永久永久都揮之不去……文/黃自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quán)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quán)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女邦網(wǎng) IT人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