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年后返程旅客要“長心”
時間:2018-02-26 15:54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吃過年夜飯,拜過了親友,大批探親流和農民工在喜慶祥和的日子里,開啟了節(jié)后返程的高峰。
據廈門廣電2月25日報道,春運期間,廈門火車站小白鷺服務臺每天都能接收到十幾件旅客遺失的物品,春節(jié)前后,服務臺一共收到299件遺失物品。遺失的物品五花八門,主要有土特產、手機、身份證等,針對這種普遍現象,筆者將其總結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是“粗心”型。團圓數天,一朝別離,很多旅客都是“身在車站心在家”,雖然已在返程途中,內心卻仍在“咂摸”著過年的余味,正是這份心不在焉,讓很多旅客在火車站進行安檢或是在下車時,根本不會留神查看自己是否有行李落下,在“神魂出竅”中丟失了東西。
二是“慌亂”型。一方面,由于春運期間購票比較困難,很多旅客都將注意力放在購買車票以及檢查個人信息是否正確上面,而把手機、錢包和其它行李扔在一旁,買到車票后,如釋重負,瀟灑離開,卻將其它物品遺落;另一方面,春節(jié)返程時,很多旅客只顧與送行親友道別,而耽誤了進站時間,在匆匆進站和上車時將物品遺失;此外,很多旅客在洗手臺洗完手或在車站餐廳吃晚飯后,轉頭就走,將錢包、皮包等物品丟下。
三是“嗜睡”型。旅客在車站候車時,由于返程心情低落,加上路途勞頓,一些旅客將行李一放,便“瞇”了起來,直到廣播通知檢票,才在“迷糊”中檢票上車,直到列車出發(fā),才意識到丟失了物品,這類原因導致的物品丟失案例不在少數。
四是“大包小包”型。今年春節(jié)過后,很多網友都曬起了返程時攜帶的“媽媽菜”,很多旅客返程時都會攜帶很多父母親友相贈的物品,一個人攜帶大包小包,但是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在安檢、上車以及下車時,往往會顧此失彼,東西越多,遺失概率越大。
五是“低頭”型。智能手機的普及帶起了一大批的“低頭族”。即使是在購票的須臾間,很多人也會低頭看一兩眼手機,而在候車廳、站臺上耍手機,玩IPAD等的旅客舉目皆是,由于注意力沒有放在行李上,丟三落四是必然結果。
綜合上述五種物品遺失的現象,筆者以為,馬虎是其根本原因,鐵路警方提醒:春運期間,火車站、列車上人多擁擠,旅客在旅途中要記牢自己行李的數量。在買票、過安檢機、候車及下車時要注意清點攜帶的物品,并盡量將行李集中放置。
節(jié)后返程迎來高峰,由于人流量巨大,筆者提醒廣大旅客,不僅要注意預防“扒手”偷盜個人財物,還要自己“長心”,注意隨時檢查自身攜帶的行李物品,防止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失,如果不慎遺失物品,要及時報警,并與乘車車站及12306客服取得聯(lián)系。趙傳龍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dstuf.com/